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2.

              下图l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_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 3.

              I、图1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DNA的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1)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选用伸长区或成熟区细胞的原因是多数细胞__ .____________ 。

              (2)下列对图1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含量才急剧增加

              B.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

              C.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

              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对腋芽(侧芽)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图2为完整植株和去顶植株中顶端优势的模型,实线的宽度代表高水平的量,虚线代表低水平的量,箭头表示运输方向.


              (3)研究者在小桐子植株腋芽处施加细胞分裂素后,可测得控制DNA复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促使腋芽细胞周期进程中的______.

              A.G2→M期       B.S→G2期      C.G1→S期      D.M→G1

              (4)生长素可以促使多糖分子之间的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该多糖是_____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图2分析,顶芽存在时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调查种群密度的各种方法中,其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全部是估算值,不全是估算值);调查一只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目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春运期间广州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在种群的J型曲线中,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请问该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用λ表示)

            • 4.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Ⅰ、浣熊为树栖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属于食肉类动物,但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目前已有42%的浣熊的栖息地被转为农业用地或人类居住区.如图是与浣熊有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浣熊属于_________________,至少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2)若a时人类开始逐步将浣熊的栖息地转化为农业用地或人类居住区,b时人类开始退耕还林,撤离浣熊的栖息地,则曲线可以表示小型犬浣熊所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的变化.
              (3)若该曲线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则种群在_____________时期处于增长阶段;若该曲线表示浣熊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差值,那么种群密度在________时最大.

              Ⅱ、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清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蜣螂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获取的能量为__________。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图可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

            • 6.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____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
              ②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___     结构。
            • 7.

              下图中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              kg。

              (3)分析D→A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E→F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4)乙图中t1时期所代表的年龄组成为_              型,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_              时达到最大值。

            • 8.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素有“华中屋脊”之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等1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等15种。神农架享有“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清凉王国”等众多美誉。

              (1)神农架林区所有的金丝猴称为一个________。金丝猴和小熊猫生活在高大的珙桐和水青树上,香獐和獾生活在灌木丛中,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神农架林区具有蓄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d,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若大量猎捕蛇和蛙,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若鼠与蛇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功能。

            • 9. (8分)我国南方的一些沟渠中栽培的水菱是浮水植物,近年来由于水浮莲的入侵造成水菱基本绝收。科研人员测定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水浮莲和水菱的光合速率,获得如下数据:

                               浮水植物

              测定指标

              水浮莲

              水菱

              光饱和点(lx)

              2458±69

              2550±37

              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m2.s) 

              34.50±0.72

              30.36±0.42

              光补偿点(lx)

              20.25±2.60

              29.75±2.4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数据,水浮莲比水菱生长较快的原因:一是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二是                    

              (2)我国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                    等元素较多的污染物摊放量超过了湖泊的             能力。水浮莲和其它藻类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引起水浮莲大规模繁殖的外界因素还有                                     

              (3)在这些沟渠中,入侵后期的水浮莲种群的年龄组成一般为                 型。

              (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引入水浮莲,造成生态入侵,没有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10. 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微山湖,其循环的物质是____。

              (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

              (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____。

              (5)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kg。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