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达K值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 2.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数量特征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的种群密度必将不断增大
              C.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D.不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最终都能进行到森林阶段
            • 3.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A.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4.5%
              B.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
              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D.麋鹿引入保护区后,总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
            • 4.
              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能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化学防治
              B.促进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向衰退型演变
              C.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间化学信息传递
              D.对害虫种群的出生率影响远大于性别比例
            • 5.
              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9至11月份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