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査。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 2.

              下表是某地区随着工业化发展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各年统计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年份

              1

              2

              3

              4

              ……

              基因型频率

              SS(黑色)

              10%

              11.5%

              15%

              19%

               

              Ss(黑色)

              20%

              23%

              31%

              35%

               

              ss(浅色)

              70%

              65.5%

              54%

              46%

               

              A.第2年S基因的频率是23%、s基因的频率是77%
              B.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促使s基因向S基因突变
              C.该现象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黑色个体更适应后工业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3.

              下列关于生物种群与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和出生率与死亡率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方向
              D.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 5.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动物
            • 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B.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 7.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 8.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小于50只/hm2
              B.小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
              D.大于200只/hm2
            • 9. 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
              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以上都不行
            • 10.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