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某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结构;图乙是用血球计数板(规格是1mm× 1mm×0.1mm) 观察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丙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某一时刻的状态;图丁是用目镜10× 、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像。

              (1)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 2 的场所是        ,产生酒精的场所是        

              (2)据图乙计数可推测1mL酵母菌培养液中有酵母菌个       

              (3)据图丙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 处溶液浓度与B 处溶液浓度相比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4)若将物镜换为40×后,可以调节       准焦螺旋重新观察图丁视野可看到       个完整的细胞。

            • 2.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对酵母菌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________。

              (2)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控制培养液的浓度,浓度过高则会导致________。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后,须待观察到________时,才能打开放气阀以释放锅内余气,最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

              (3)接种量相同时,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前6h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两种方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得到的结果,其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是曲线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 3.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 mL空气后加塞密封,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1) 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________呼吸。


              (2) 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________。

              (3) 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

              (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滴加样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________;计数时,应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________个·mL-1

            • 4.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图乙表示酵母菌细胞,①~⑨表示细胞有关结构;图丙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转换关系简图,A~G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结构⑤为胞间连丝,除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将细胞甲、乙置于适宜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溶液中保温15 min后,再移至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显微观察,甲、乙出现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图甲细胞内叶绿体形成________(填丙图中字母A~G)的能力,进而影响对叶绿体基质中________(填丙图中字母A~G)的利用。

              (3)在500 mL的烧瓶中,加入适量活化的酵母菌细胞和50 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瓶口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烧瓶内产生的CO2来自图乙中的________(填标号)。

              (4)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某同学利用规格为1 mm×1 mm血球计数板,测定某酵母菌培养液的种群密度。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将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计数室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 mL该培养液中有酵母菌约________个。

              (5)自然条件下酵母菌和该种植物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

              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基因表达 D.有丝分裂

            • 5.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     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

            • 6.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图3

              (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__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图2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2个计数室。方格网上有____个大方格,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

              (3)图3是计数室中—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____个。以此小方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_____。

              (4)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较大的分子)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 (需要或不需要)统计。

              (5)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生活污水常常直接排放到相对封闭的水体中,水体遭到污染后,藻类暴发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丙三种微生物处理污水,得到如图所示的处理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样液中的藻类细胞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若视野下藻类细胞的数目过多,可对原样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据图可知治理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引入常见的食藻类的鳙鱼也是减少藻类的一条有效途径,引入的鳙鱼既能以藻类为食,也能以浮游动物为食。若鳙鱼的能量有3/5直接来自藻类,则鳙鱼每获得10kJ的能量,需要藻类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

              (4)引入某种水生植物也能有效地降低藻类数量,主要原因是这种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繁殖,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功能。

            • 8.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              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①         ;②       ;③         

              (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                 ,这是因为                  

              (4)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一般的计数结果应该是酵母菌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 9.

              为研究氮、磷对单细胞绿藻生长的影响,选择衣藻和小球藻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氮源和磷源各设置5个含量(从N1到N5,氮含量逐渐减小;从P1到P5,磷含量逐渐减小)。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计数,处理统计结果得到如下数据:

              混合培养时两种绿藻的细胞数占单独培养时的百分比(%)

              氮源或磷源的含量

              N1

              N2

              N3

              N4

              N5

              P1

              P2

              P3

              P4

              P5

              衣藻

              60

              93

              93

              78

              80

              99

              81

              97

              83

              98

              小球藻

              78

              84

              89

              80

              80

              68

              78

              70

              90

              78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衣藻和小球藻计数通常采用的两种主要器材是________,该方法所获得的衣藻及小球藻的数量为________(填“估算值”或“准确值”)。

              (2)据表中数据分析,在________含量下时,混合培养对两种绿藻的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最小。这两种绿藻存在________的种间关系,混合培养条件下,这种关系在5个水平的________源培养条件下更为明显。

              (3)群落的演替是指________。如果利用小球藻制作一个小生态缸用以观察群落的演替,还需加入其他适宜的生物及土壤、水等。同时应注意:①装置置于散射光下,②生态缸必须透明,原因是________。

            • 10.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对酵母菌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________。

              (2)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控制培养液的浓度,浓度过高则会导致________。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后,须待观察到________时,才能打开放气阀以释放锅内余气,最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

              (3)接种量相同时,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前6h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两种方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得到的结果,其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是曲线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