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乙表示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图丙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丙

              (1)据图甲可知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只表示该态系统的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____kg。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或偏低)。

              (4)图丙中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5)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

            • 2.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       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只。

            • 3.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l~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J”型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4. 图1是某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是该鱼类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点时种群数量相当于图2中的K值
              B.图2的K值并非该经济鱼类种群的最大数量
              C.在图1中D点时捕捞该经济鱼类可持续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D.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 5.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信息可以双向传递
              D.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都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_________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________点年龄组成。

              (3)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生态系统成分),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列有关稳态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③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⑥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所致

              A.④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⑥
            • 8.

              下图中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              kg。

              (3)分析D→A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E→F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4)乙图中t1时期所代表的年龄组成为_              型,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_              时达到最大值。

            • 9.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10.

              下列曲线及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的叙述是( )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b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减小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
              C.X轴为时间,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