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和______.某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甲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株/m2
            • 2.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届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以及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中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 3.

              研究发现自然水域中较强的水流刺激有利于促进某些家鱼的产卵,其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对在静水繁育池中的家鱼注射           激素,可促进家鱼产生卵细胞。

              (2)M阶段的        期与N阶段的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如对亲鱼的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成熟卵细胞,其原因是         

              (3)在自然水域中,繁殖期的家鱼常常          (选填 “逆流而上”或 “顺流而下”),则更有利于促进其产卵。

              (4)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可阻断雌激素与特定细胞的相应         结合,表现为         (选填 “抗雌激素”或 “类雌激素”)效应,引起鱼类性别改变。这将引起种群数量特征中        的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 4.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5.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_____.
              (3)请在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麇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
              (5)2003年起大丰麇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野生麋鹿数量也逐年增加.与保护区内半散养相比,野生麋鹿出生率较低,但野生放归对种群发展有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