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目测估计法

              ②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④鸟类通过叫声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3. 图甲,乙表示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图丙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丙

              (1)据图甲可知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只表示该态系统的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____kg。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或偏低)。

              (4)图丙中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5)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

            • 4.

              泰山上所有的鸟构成一个(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 5.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自然群落一定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7.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期。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贮存;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kJ/m2·y,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

              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哪项不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A.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发展为优势种   
              B.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C.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9.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 10.

              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增长模型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C.若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8/11倍
              D.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