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保证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对光能的利用有差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一部分用于______。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与紫花苜蓿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此种植体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该体系的______能力较强,比单独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的体系虫灾发生率低,粮食和牧草产量均较高。
            • 2. 下列有关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特征
              B.决定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4.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芦苇等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          现象。

              (2)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 5.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叫声唤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 6. 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 7.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D.自然条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 8.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下列表格表示甲、乙、丙在池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个体数量
              水深(米)
              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0.51005010
              0.71206015
              0.92007020
              1.11208025
              1.31009030
              1.5010035
              1.709040
              1.908035
              2.10020
              2.3000
              A.该池塘内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物种甲分布在水深0.5-1.3米范围内,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产者最可能是物种丙
              D.物种乙对物种丙种群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
            • 9.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与地形起伏、光照明暗等因素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10. 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