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保证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对光能的利用有差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一部分用于______。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与紫花苜蓿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此种植体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该体系的______能力较强,比单独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的体系虫灾发生率低,粮食和牧草产量均较高。
            • 2.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太阳能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作用输入生态系统的,其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因此,________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在此过程中,碳元素以________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中。

              (3)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消费者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________。

            • 3.

              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鱼池尾水的协同净化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欲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特点,应在________层次上进行。

              (2)该生态净化系统内有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的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该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可供人们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该生态净化系统中流入一些污水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 4. 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______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______;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______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______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______多样性.
            • 5.
              植被恢复是遏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退耕时间(年)  1  5  10  15  20  25  30  35
               物种多样性指数  1.41  1.75  2.46  3.04  1.36  1.27  1.18  1.36
              (1)调查该退耕地植物 ______ 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具有这种特征的意义:一是 ______ 、二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顶级阶段主要由 ______ (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
              (3)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 .
            • 6.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IB)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_________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溶氧量(LB)。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
              (3)据图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 7.

              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下图所示是某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________稳定性越高。

              (2)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________。

            • 8.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

            • 9.
              社科院发布的《黑龙江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报告》显示,近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丹顶鹤10年增加300多只.野生丹顶鹤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明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丹顶鹤属于 ______ ,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 和 ______ 的渠道增加,功能更加完善.
              (2)若要调查该省某湖区野生丹顶鹤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______ 法.该湖区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该湖区的天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天鹅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 ______ 多样性,这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______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 .
            • 10.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______ .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 ______ 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______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