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5)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 3.

              如图表示北温带某湖泊自上而下的分层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这种分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其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____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2)人们使用油漆涂于船只的表面,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进入水体造成污染,该污染物通过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如果该湖泊受到了较大污染,鱼类数量减少,死鱼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个调节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 

              (3)科研小组对流入该湖泊中某种鱼种群的能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能量去向

              摄入食物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散失

              51.6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该鱼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kJ/(cm2·a)。若要调査该湖泊中这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_____法。 

            • 4.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 ______ 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_________ .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______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______ 和 ______ 三个方面的功能,其中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 的特点.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 ________ .
            • 6.

              (1)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2)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分布特点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_结构。

              (3)下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的B是分解者。海洋生态系统中,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

              (5)下图为该生态系统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芦苇等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          现象。

              (2)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 8.

              下图1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人大河的示意图;图2为该地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图1高山上某处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是草本、灌木、乔木,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植物的这种分布与________因素有关。

              (2)食品厂常年向河流中排放污水,某兴趣小组采用________方法分别调查了高山脚下、食品工厂、村庄周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结果丰富度依次为高山脚下>村庄周围>食品工厂,可见河流是具备一定的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3)图2中的甲、丙分别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图所呈现的食物链,若D的食物2/3来自B,1/3来自C,则D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 9.

              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参与构成食物网食物链的生物有               (填字母),该生态系统内实际上不存在的能量流动方向为         

              (2)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      ,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中       (填字母),C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同于B的特点为                        

              (3)该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

              (4)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一般认为动物的垂直分层与                                               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与                                       有关。

            • 10.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____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
              ②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___     结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