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5J)。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有作用。

            • 2.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该草原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过程(填字母)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

              (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此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狼和鼠通过捕食关系维持着两者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 kJ,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2×109 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

              (4)如果在草原上超载放牧,会导致草原的破坏,说明了_____________,破坏后的草原不再放牧会慢慢恢复,这种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

            • 3.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若要调查该群落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 4.

              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______,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样方法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________ 。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l200j/(cm2·年),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______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__千克。

              (4)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 5.

              研究人员对我国某海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营养级

              未利用量

              (t·km-2·a-1

              流向分解者的量

              (t·km-2·a-1

              呼吸量

              (t·km-2·a-1

              同化量

              (t·km-2·a-1

              0.109

              0.044

              0.099

              0.252

              0.167

              0.438

              1.139

              1.996

              1.401

              5.284

              14.027

              22.708

              5.298

              51.067

              127.094

              206.167

              2.429

              998.723

              1885.231

              3092.550

              3227.684

              3393.045

              4003.303

              13716.582

              (1)比较表格中各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该海区输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t·km-2·a-1,其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6,这说明该生态系统成熟度较________________,如果停止捕捞等干扰,随着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进行,该比值将逐渐趋近于1。

            • 6. Ⅰ.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 ;b.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 7.

              如图为我国常见的池塘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池塘中生物种类繁多,有芦苇、荷花、浮萍、绿藻,以及苦草、黑藻等植物.还有浮游动物、鲤鱼、虾等动物及大量的微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________等。

              (2)由于一些人的环保意识淡薄。常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池塘中,当生活污水排放到池塘后,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水华现象发生。生态学家建议在污染池塘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以修复生态系统,大型挺水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

              (3)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植物,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植物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某生物兴趣小组除提出修复措施外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8.

              下图表示含有大量绿藻、水草、芦苇、香莲等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池塘中的芦苇、香莲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水草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结构。

              (2)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3)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未直接体现的成分是                          

              (5)图中虫类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贮存在有机物中。

              (6)大气中的CO2的C元素通过图中绿藻、香莲、芦苇、苜蓿草和                 的光合作用输入到该生态系统,再传递给其他生物利用。

            • 9.

              某自然保护区植被被地震严重破坏,如图为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中单位为103kJ/(m2·a)],请回答



              (1)自然保护区向阳区域与背阳区域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某种经济动物在某些区域更容易捕获,说明该动物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具有抗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图中A表示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该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慢慢恢复的过程称为________。

            • 10.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生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之间的物种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

              (3)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一个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