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下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

              毒素含量(μ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藻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0

              87%

              92%

              A.据表分析,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生物是蓝藻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仅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初生演替
              D.河道中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
            • 2.

              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5J)。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有作用。

            • 3.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若人的作用消失,群落将发生初生演替
              C.在该食物网中能实现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去除杂草、消灭害虫可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 4.

              研究人员对我国某海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营养级

              未利用量

              (t·km-2·a-1

              流向分解者的量

              (t·km-2·a-1

              呼吸量

              (t·km-2·a-1

              同化量

              (t·km-2·a-1

              0.109

              0.044

              0.099

              0.252

              0.167

              0.438

              1.139

              1.996

              1.401

              5.284

              14.027

              22.708

              5.298

              51.067

              127.094

              206.167

              2.429

              998.723

              1885.231

              3092.550

              3227.684

              3393.045

              4003.303

              13716.582

              (1)比较表格中各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该海区输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t·km-2·a-1,其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6,这说明该生态系统成熟度较________________,如果停止捕捞等干扰,随着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进行,该比值将逐渐趋近于1。

            •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黑暗密室中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红染色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 6.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 7.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

              ⑵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和____。

              ⑶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⑷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

            • 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为不同的种群,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和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C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D和C种群密度将会______.以上各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其它物种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C种群最多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 9.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_____.
              (3)请在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麇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
              (5)2003年起大丰麇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野生麋鹿数量也逐年增加.与保护区内半散养相比,野生麋鹿出生率较低,但野生放归对种群发展有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 10. 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______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______;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______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______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______多样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