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目测估计法

              ②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④鸟类通过叫声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3.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自然群落一定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5.

              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哪项不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A.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发展为优势种   
              B.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C.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6.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 7.

              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增长模型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C.若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8/11倍
              D.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 8.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数量特征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必将不断增大

              C.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D.不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最终都能进行到森林阶段
            • 9.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425

              1 255

              976

              924

                 [注]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 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 255 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10.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_________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_______;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