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锐减。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      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 2.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整个农田属于生命系统结构的_______层次。

              (2)若要用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同学们还对农田的土壤小动物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______,其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 3.

              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地鼠害的发生情况,对某农田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请回答:

              (1)某知名大学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t天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时间,表示倍数,NO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研究人员对此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该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4)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个体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施退耕还林后该农田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 研究还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某滩涂湿地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__。

               (3)图中四种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________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水分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5.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 6.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7. 某一草地生态系统,图甲表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丙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的 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为分解者,能量流入 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1)图甲中,已知茎秆高度:车前草<狗尾巴草<狼尾草.路边生长的应该是上述三种植物中的______,相对于另外两种植物,这种植物能在路边环境中表现出生长优势的原因是植株的______和茎秆高度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图解可以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
              (3)图丙中的______表示 b的同化能量,______表示 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图丙中这四种生物 ab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若M1 ______ 5M2(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则生态系统稳态将会遭到破坏.
            • 8.

              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在人体中,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________和________都处在动态平衡之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________,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听、说、读、写与大脑皮层特定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_。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________、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________,靠效应T细胞“作战”的方式称为­­­________。

              (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________等。

              (7)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 9. 太湖水质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为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③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2(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2)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    .为了使太湖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调整食物链(网)结构.
              (3)科研人员针对太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动物名称能量/(kJ•m-2•a-1
              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椭圆萝卜螺51615231270
              ①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     (kJ•m-2•a-1).
              实验处理AB
              ①预处理的湖水++
              ②经48h饥饿的椭圆萝卜螺5只++
              ③水生植物(食物)+-
              ②椭圆萝卜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椭圆萝卜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椭圆萝卜螺的代谢率    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 10. 如图1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m~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    (有/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动物    (有/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3)高山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    (属于/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若森林B因发生火灾而被烧毁,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    阶段开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