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盖玻片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E.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某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探究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②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如果A管中的10mL酵母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__,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造成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立方毫米)

              pH值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 2.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 (图1,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 3.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计数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 4.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进行计数,观察到如图的视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滴加少量样液
              B.计数同一样品时,可对同一计数板上的两个计数室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C.滴加培养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D.若仅依据图示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3.5×109个· mL-1
            • 5.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 7.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下图甲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下图乙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该计为________个。

              (3)下表是该同学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毫升)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列关于课本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长时间观察统计瓶中酵母菌数量应该先增加最后维持相对稳定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振荡
              C.为了准确进行酵母菌计数,该实验应该设置重复实验
              D.如果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应该稀释后再进行实验计数
            • 9.

              生活污水常常直接排放到相对封闭的水体中,水体遭到污染后,藻类暴发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丙三种微生物处理污水,得到如图所示的处理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样液中的藻类细胞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若视野下藻类细胞的数目过多,可对原样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据图可知治理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引入常见的食藻类的鳙鱼也是减少藻类的一条有效途径,引入的鳙鱼既能以藻类为食,也能以浮游动物为食。若鳙鱼的能量有3/5直接来自藻类,则鳙鱼每获得10kJ的能量,需要藻类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

              (4)引入某种水生植物也能有效地降低藻类数量,主要原因是这种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繁殖,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功能。

            • 10.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              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①         ;②       ;③         

              (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                 ,这是因为                  

              (4)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一般的计数结果应该是酵母菌有         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