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④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 2.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 3.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溶液的pH,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千个/mL,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4)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可能是                       

            • 4.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析回答:

              (1)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_______________。

              (2)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活酵母菌可以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

              c.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4)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A瓶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 5.

              下列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一个计数室
              B.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样液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结团现象
            • 6.

              2014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习大大在谈到雾霾问题时候,提到“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雾霾天气,PM 2.5直接爆表。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可以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二手烟是室内PM 2.5的主要来源之一。某生物小组采用腹腔注射法进行了“香烟浸出液对大鼠红细胞数目影响”的研究。

              实验步骤:

              ①用生理盐水制备浓度分别为2.5%、5%、10%、20%的香烟浸出液备用。

              ②选取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大鼠若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各组大鼠取血、稀释、制片,采用抽样检测法观察计数各组红细胞数目。

              ④对各实验组分别连续20天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____的香烟浸出液,对照组_______________。其他饲养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并分别于第10天和第20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取血,向血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制成红细胞稀释液,而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具)制作装片,采用抽样检测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各组大鼠的红细胞数目,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请完成相关实验步骤。

              (2)从变量的角度分析,各实验组注射的香烟浸出液的体积属于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     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

            • 8.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⑥
              D.②③⑤⑥
            • 9.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 10.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盖玻片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E.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某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探究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②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如果A管中的10mL酵母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__,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造成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立方毫米)

              pH值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