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一)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探究过程:

              (1)准备:

              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和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 2.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演替。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

              (2)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__________。


              (4)接种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 3.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溶液的pH,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千个/mL,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4)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可能是                       

            • 4.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取A、B两个锥形瓶,分别放入适量的等体积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处理,再将A、B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析回答:

              (1)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才接种酵母菌可防止_______________。

              (2)每天定时取样,用浊度仪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设置B瓶作为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活酵母菌可以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

              c.先向计数室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4)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A瓶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 5.

              2014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习大大在谈到雾霾问题时候,提到“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雾霾天气,PM 2.5直接爆表。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可以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二手烟是室内PM 2.5的主要来源之一。某生物小组采用腹腔注射法进行了“香烟浸出液对大鼠红细胞数目影响”的研究。

              实验步骤:

              ①用生理盐水制备浓度分别为2.5%、5%、10%、20%的香烟浸出液备用。

              ②选取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大鼠若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各组大鼠取血、稀释、制片,采用抽样检测法观察计数各组红细胞数目。

              ④对各实验组分别连续20天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____的香烟浸出液,对照组_______________。其他饲养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并分别于第10天和第20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取血,向血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制成红细胞稀释液,而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具)制作装片,采用抽样检测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各组大鼠的红细胞数目,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请完成相关实验步骤。

              (2)从变量的角度分析,各实验组注射的香烟浸出液的体积属于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盖玻片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E.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某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探究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②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如果A管中的10mL酵母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__,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造成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立方毫米)

              pH值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 7.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 8.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早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对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鱼类与

              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观赏植物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侧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侧褶蛙________只。

              (5)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