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群落.
            • 2.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表示某地区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    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    (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 3. 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1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    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    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    
              A.种子繁殖B.嫁接C.扦插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2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    (多选).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3),由此推断    亲缘关系最近.
              A.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 4.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单位为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为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有机物输入”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     KJ/(m2•a)(注:图中“有机物输入”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肉食性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0.05).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    ;图2中,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3)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演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