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生物类型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

              传给分解者

              传给下一营养级

              未利用

              小麦

              ——

              ——

              65.5

              10.0

              ( )

              34.5

              小麦蚜虫

              20.0

              5.0

              ( )

              0.5

              2.0

              2.5

              蚜虫天敌

              3.0

              ( )

              ( )

              微量

              ( )


              (1)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        结构。

              (2)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图甲中碳元素是以       形式流入B体内,图中缺少一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            ;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②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                               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生物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           来实现的。

              ③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见上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调查发现,小麦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65%,使用杀虫剂之后,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和70%,小麦种群         (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 2.

              下图为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4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题22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 ________ 。乙→丙的碳传递形式是 ________  

              (2)若物种A和B均以乙为食,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物种D捕食物种C。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体现了能量流动的  ________ 特点。若D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  ________ kg。

              (3)生产者的绿色吸引消费者前来捕食,这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传递  ________ ;体现了信息传递的  ________  的作用。

              (4)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物种D的数量下降,则C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__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__  

            • 3.

              【生物——必修3生态学】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人员对以“作物一害虫一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棉田(全年均不施农药)进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是l03kJ/(m2-a)。

              分析结果,回答:

              (l)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l03 kJ/( m2.a)。

              (2)棉蚜靠吸取棉株的汁液生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棉蚜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每5天一次,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棉田中蚜虫、瓢虫的种群数量,下图为研究人员对蚜 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在答题纸上画出以 棉蚜为食的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为________× 103kJ/( m2.a),其中________×l03kJ/( m2.a)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调查表明,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抑制作用大。与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相比,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之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 4.

              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相对值,其中是生产者的只有A.

              种群

              A

              B

              C

              D

              E

              F

              有机物同化量相对值

              5000

              390

              110

              29

              21

              5

              (1)该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

              (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食物网最多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3)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 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                       

              (4)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

            • 5.

              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表示某人工马尾松林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该松林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单位:千焦/km)(净同化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问题:


                                                                    图3

              (1)图1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2反映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       调节的概念模型。若因某原因,植食昆虫数量急剧下降,迫使食虫鸟飞向其他松林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能     的作用。
              (3)表格中,净同化量指的是用于          的能量,“?”的数值为           
            • 6.

              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二中的生物对应图一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和②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生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3,则其体重增加30Kg,需消耗草        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7.

              下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乙表示该食物链中鸟数量的增长倍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鸟与昆虫的种间关系为            ,鸟粪便中的能量来自           同化的能量;若草固定的能最为8×109kJ,昆虫同化的能量为1.0×108kJ,兔子同化的能量为2.0×108kJ,则狐狸同化的能量最多为            kJ.

              (2)由图乙可知,鸟类种群数量在前5年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15〜20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是           .在1〜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

              (3)该生态系统中的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躲避捕猎,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草原发生火灾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生物群落的                演替,所用的时间              (填“较短”或“较长“)原因是                           。 这也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是                

            • 8.

              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其基础是    。  

            • 9.

              “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①生态效益:

              ②经济效益:

              (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的关系,导致入侵地 税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的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 10.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