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图1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2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的A、B、C可统称为                 。根据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碳循环具有的特点有                                                     

              (2)请画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2中的甲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在甲同化能量为某一定值,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l:l调整为1:3,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倍(精确到两位小数),调整后丙的同化量会             (填“提高”或“降低”),原因是                                               

              (5)要调查此生态系统中野兔的数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但调查得到的数量往往比实际数量要高,可能的原因有                                      。经调查发现一年内野兔数量明显上升(且没有迁入、迁出),请你从种群的特征角度分析原因是                                        

            • 2.
            • 3.

              为了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对图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应采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                     

              (3)人工湿地还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的原因是                       

              (5)某科研小组欲研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意义在于                        

            • 4.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个生态系统部分成分模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B、C、F、D、E属________(填“个体”“种群”或“群落”)层次,A和F之间存在着________隔离。碳在D→E之间流动的形式为________。

              (2)假设A固定的总能量为100,则流入C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20。若B的粪便中的能量为X,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Y,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Z,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种群D与C之间存在________的传递。

            • 5.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赛达伯格湖内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J/(cm2·a)。从图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2)植食性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图中“a”,理由是________。

              (3)图中“未利用”指的是________。

              (4)赛达伯格湖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弱,原因是________。

            • 6.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下图l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水稻的部分图解。分析回答:


              (1)鱼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2)输入水稻的能量除了图2中的去向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鱼除了能“除草”、“治虫”外,还能“耕田松土”。“耕田松土”能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一方面促进________,为水稻的生长提供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鱼共生系统”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其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_。

            • 7. (8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必备的成分是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         (用序号)表示。其数值大小一般是          

              (3)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③中的能量属于           (草、兔、狐)同化量的一部分。

              (4)狐的数量急剧减少,若要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关法规外,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8. 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


            • 9. (8分)

              请分析回答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 湖泊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湖泊群落的重要特征。沉水植物生长于湖泊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区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这种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填“水平”或“垂直”)结构。

              (2) 湖泊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3) 附近的某饲料厂将少量污水排入湖中,但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是因为生态系统           

            • 10. 9、(13分)Ⅰ.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____(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__(填数字番号)=2×107,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_信息,说明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Ⅱ.下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1)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2)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