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蚕是初级消费者,鱼是次级消费者
              B.沼气池、塘泥中存在着大量的腐生细菌和真菌
              C.“沼渣→桑”表示沼渣中的相关元素传递给桑
              D.该生态农业提高了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 2.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

              A、取消“→E→”D、_____。

            • 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乙→乙…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丙中有自养型生物
              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
            • 4.

              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Pg

              Pn

              R

              A          

              62.8

              25.6

              37.2

              B

              12.5

              5.7

              6.8

              C

              464.6

              186.3

              278.3

              D

              41.6

              16.5

              25.1


              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
              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
            • 5.

              下图中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              kg。

              (3)分析D→A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E→F过程中碳流动形式_              

              (4)乙图中t1时期所代表的年龄组成为_              型,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_              时达到最大值。

            • 6.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劳动人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创造出多种高效生产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中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唐泥肥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桑树和浮游植物             。与单一养鱼或养蚕相比,“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是因为桑叶中的能量可以分别被             利用。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泥塘中所积累的有机物属于未利用能量,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                          利用的能量。泥塘能为桑树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与沉积于水底相比,“塘泥肥桑”过程中塘泥释放CO2速度加快,原因是          

              (2)我国农民最早使用间作、套种等生产方式,它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不同需求合理配置,提高了作物群体对             的利用率。

            • 7.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示意图,“→”表示硫的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硫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多需要100kg的A
            • 8.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2)图1中A表示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输入能量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103kJ/(m2·a)。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 9.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10.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说明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H2O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4)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