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下图1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水稻的部分图解。分析回答:



              (1) 鱼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2) 输入水稻的能量除了图2中的去向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 该生态系统中的鱼除了能“除草”“治虫”外,还能“耕田松土”。“耕田松土”能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为水稻的生长提供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

              (4) “稻鱼共生系统”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其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种群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在物种甲和物种丁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

              (3)图中的C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⑥所对应的能量值中_____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

            • 3.
              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
              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 4.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
              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 5.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2) 如果消耗生产者125 kg,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增重________kg

              (3)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4)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以________形式流动。若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

            • 6.

              图示为当前流行的农村庭院生态工程模式图,其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⑵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发展沼气工程,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将鸡鸭等放养在果园,比单纯种植果园和单纯养殖鸡鸭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原理。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原理。

              ⑶植食性昆虫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                                          

              ⑷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7.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IB)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_________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溶氧量(LB)。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
              (3)据图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 8.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相关思维拓展的分析正确的是
              A.“瞑蛉有子,蜾蠃负之”,说明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的关系
              B.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是一个初生演替过程
              C.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同一般生态系统一样,都来自太阳能
              D.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这是人类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回归
            • 9.

              46.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表格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J)。请分析回答:

              (1)A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其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

              (2)碳在D与C之间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的;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B属于________。

              (3)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108J,能量在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1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02进人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光合作用

                 

              B.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较低与细胞呼吸等有关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自给自足

                 

              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来源于生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