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而绿色植物通过       过程完成图1中的过程①。

              (2)假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若C种群呼吸散失掉的能量为1.0×108 kJ,则C种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3)完成过程④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4)由图1所示的物质循环范围来看,碳循环具有      。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 2.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 _____,输入此鱼塘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 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 3.

              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X103J(hm2Xa)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103J(hm2X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        ,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           粪便中的能量。

              (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①                           和②                          。

              (4)调查发现在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逐渐          ,该弃耕农田演替属

                       演替,         (填“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 4. (8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必备的成分是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         (用序号)表示。其数值大小一般是          

              (3)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③中的能量属于           (草、兔、狐)同化量的一部分。

              (4)狐的数量急剧减少,若要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关法规外,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5. 25、(6分)下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____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          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 6.

              1960年,生态学家选择某个荒地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该荒地没有封闭,具体数值见表格内容,请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

              未被取食

              被取食后未消化

              GP

              NP

              R

              能量输入

              植物

              206×109

              309×106

              248×109

              211×109

              36×109

               

              田鼠

              50×106

              11×106

              736×106

              25×106

              711×106

              56×105

               

               

              233×105

              5×105

              227×105

               

              注:GP为总同化量,NP为净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GP=NP+R,单位:J/hm2·a

              (1)鼬在食物链中属于________营养级,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________J/hm2·a流出该荒地。

              (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J/hm2·a来源于________(填“该荒地”或“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体现出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

              (3)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部分的原因是________。

              (4)发情期雄、雌鼬活动频繁,食量减少,时常呼叫。据此推断,雌、雄鼬通过________信号,促进交配繁殖。鼬的臭腺发达,遇到敌害时能从臭腺中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7.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组别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采用           法。从表格数据分析,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                            

              (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①若草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2.8×107kJ,则小型猛禽从草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②有些蛇可以利用颊窝感知鼠散发的热量,从而在夜间捕食, 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             信息传递的特点。

            • 8. 24、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表格: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     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若该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则下表那种生物中重金属含量最高            。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 ”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   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 9.

              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欲使C增加6 kg,需A_____________kg。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填能量形式)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                      

                (3)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         价值。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                                            

            • 10.

              研究人员在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_______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__________          _。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传统)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卵的百分率(%)

              蚜虫(头/枝)

              雌成螨(头/叶)

              小花蝽(头/枝)

              瓢虫(头/枝)

              食蚜盲蝽(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40~60

              对照果园

              79.1

              2.58

              0.15

              0.26

              0.02

              3~6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昆虫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②果园中的食蚜盲蝽与蚜虫之间是__   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③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________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