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细胞名称).
            • 2.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某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O2可以为该微生物提供能源
              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 3.

              下图是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种微生物不可能是SARS病毒
              B.该图最可能是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
              D.该接种方法一般不能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 4.
              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物质依次是(  )
              A.含碳有机物、氨、光
              B.含碳无机物、氮、氮
              C.含碳有机物、氨、氨
              D.含碳无机物、氨、氨
            • 5.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C0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0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
            • 6.

              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KCl、酵母膏以及水解酪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本实验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要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溶液,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

              (3)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________法进行接种。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________的降解作用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________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 7. (一)发酵工程是通过大量培养微生物以生产某种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从多种微生物中分离某种细菌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应使用________培养基.纯化菌种时可采用比较简单的________法进行接种,接种操作应在________进行.

              (2)纯化的菌种常采用固体斜面培养基临时保藏,该方法保存的时间较________,而且菌种易________.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

              (3)从培养基所含的成分来看,从土壤中分离出固氮菌的培养基特点是________,从土壤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特点是________.

              (二)人组织纤溶酶原擞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

              (1)卵母细胞可以从活体________中采集,还可从已处死的雌羊卵巢中获取.对供体母羊用________处理,可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2)欲用有限的早期胚胎获得多个转基用个体,可以利用________技术.由于代孕母羊对移入其子宫的外来胚胎________,才使早期胚胎能在代孕母羊体内存活.

              (3)质粒上应有________,才能使htPA基因插入其中.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肌肉细胞中________(能、不能)检测到目的基因.若在其羊乳中检测到________,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 8.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 ______ 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______ ,操作时采用 ______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 ______ ______ 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______ 时就加入刚果红. ______ (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 ______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______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______ 进行定量的测定.
            • 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 

              (1)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但是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                      。 

              (2)实验室可采用                           法进行菌种纯化,所用培养基需经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3)为了保持所获得菌种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获取的菌种通常是在_________条件下短时间保藏,也可以利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长期保存。

              (4)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支持            ,(1分)理由是                     。 

            • 10. 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有待无公害处理.秸秆富含纤维素,可利用下图流程变废为宝.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对应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接种到________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__的菌落.

              (2)微生物培养时,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在使用前应分别进行________处理.

              (3)葡萄糖 酒精,该阶段常用的发酵菌是________.发酵期间,培养液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发酵装置必须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