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2.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和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2ml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好。

              试 剂

              试 管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X

              1.8

              Y

              1.0

              Z

              0.4

              0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表中X、Y、Z代表的数值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______________,以获得α-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 管

              A1

              A2

              A3

              B1

              B2

              B3

              C

              D

              5%淀粉溶液(mL)

              1

              1

              1

               

               

               

               

               

              α-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蒸馏水(mL)

               

               

               

               

               

               

              1

               

              40℃ 水浴锅中保温(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步骤四: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_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____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用比色法获得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______试管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________。

              [讨论] ① 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

              ② 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___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催化速率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4.

              下列关于酶在生活中的应用,配对正确的是( )

              A.抗菌消炎纤维素酶
              B.制作果汁一果胶酶
              C.洗涤蚕丝围巾加酶洗衣粉
              D.治疗消化不良症一多酶片
            • 5.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滴加酶→加入底物→加缓冲液(pH处理)→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滴加酶→计时→加缓冲液(pH处理)→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缓冲液(pH处理)→加入底物→滴加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滴加酶→加缓冲液(pH处理)→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6.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7.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②中,35 ℃和80 ℃的数据点是在________℃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 8.
              下列关于《生物实践技术》中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措施
              B.实验室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空间,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
              C.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