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表明,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细胞中,DNA复制的起始必须先合成一段长度约为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作为引物。下图是验证DNA复制需要RNA分子作为引物的实验过程,M13噬菌体是一种单链环状DNA病毒,侵入大肠杆菌后能复制形成双链环状DNA,利福平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 M13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复制开始时,首先需要通过转录过程合成一小段RNA,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若M13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中各种碱基的含量为:a%A,b%G,c%T和d%C,则复制形成的双链环状DNA中,碱基A的含量为____。 

              (2) 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无M13双链环状DN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能检测到M13双链环状DN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生物体内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需要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链片段在____作用下连接起来。 

              (4) PCR技术通常需要长度为20~30个核苷酸的DNA片段作为引物,如果引物过短,则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 2.

              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过程②利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中涉及到了基因工程技术,其中作为受体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根据该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按此方法和图示技术流程,完成基Rag2基因缺失小鼠的基因治疗涉及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等。

              (3)图中造血干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至少有___________个来源。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用_________
              _________进行杂交实验。图中所述克隆技术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克隆。
            • 3.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向目的基因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GFP(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基团是第65至67位的三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该发光基团可利用定点突变技术使第66位酪氨酸换成组氨酸,即可发出更明亮的蓝光,成为蓝色荧光蛋白。

              (1) 定点突变第一步得把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据图中信息人工合成短DNA引物应包含的序列是_______,突变位点一般设计在引物中间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定点突变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该技术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 

              (2) 如下图所示,如果要用PCR扩增以下DNA模板中的基因1(左),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对引物如下(右),该设计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表示引物修正后PCR扩增目的基因(基因1)的第____轮循环的示意图。若再进行—轮循环,仅有基因1(含引物)的DNA片段有____个。 

            • 4.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已知目的基因任意序列情况下,可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取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可用一种或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便于两者连接
              D.利用运载体上标记基因的相关特性就可检测出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
            • 5.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向目的基因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GFP(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基团是第65至67位的三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该发光基团可利用定点突变技术使第66位酪氨酸换成组氨酸,即可发出更明亮的蓝光,成为蓝色荧光蛋白。

              (1) 定点突变第一步得把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据图中信息人工合成短DNA引物应包含的序列是_______,突变位点一般设计在引物中间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定点突变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该技术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 

              (2) 如下图所示,如果要用PCR扩增以下DNA模板中的基因1(左),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对引物如下(右),该设计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表示引物修正后PCR扩增目的基因(基因1)的第____轮循环的示意图。若再进行—轮循环,仅有基因1(含引物)的DNA片段有____个。 

            • 6.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基因可导入农作物中,用于改良该农作物的性状。通过多重PCR技术可扩增并检测转基因农作物的外源基因成分。多重PCR是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技术。请回答:

              (1)我国科学家将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_、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2)引物是根据________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每种基因扩增需要一对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A、B、C三种基因的引物,据表分析,引物特异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基因

              引物1

              5'GCTCCTACAAATGCCATCATTGC3'

              引物2

              5'GATAGTGGGATTGTGCGTCATCCC3'

              B基因

              引物1

              5'TGAATCCTGTTGCCGGTCTT3'

              引物2

              5'AAATGTATAATTGCGGGACTCTAATC 3'

              C基因

              引物1

              5' CCTTCATGTTCGGCGGTCTCG3'

              引物2

              5'GCGTCATGATCGGCTCGATG3'

              (3)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人员通过多重PCR技术确定农作物中是否含有A、B、C三种转基因。将A、B、C三种基因和待测的农作物基因样品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已知A、B、C三种基因对照,2、3、4为待测农作物样品

              (5)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