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数据技术”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当你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抒情或发议论的时候,华尔街分析师正通过网站后台收集你的情绪变化,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还有一些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跨国公司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找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能够最迅速的传导至上下游产业,减少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1)结合材料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2 出租车市场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所以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近几年的地方“两会”期间,针对出租车市场的乱象,关于规范、整顿建立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手机打车应用市场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也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关于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献言建策,将影响手机打车的市场发展。

              (2)结合材料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手机打车市场的发展?

            • 2.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是中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中方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杭州峰会。本届峰会将成为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在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材料二

              中国理念的国际表达是“杭州峰会”的突出特征。峰会上所传递出来的协调发展理 念,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 来的,形成了全新的中国方案,融入“杭州共识”进而造福世界。我们需要对协调发展有 着更高层面的认识,着眼于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 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注重协调发展对我国及世界各国发展的意义。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材料一:2015年全球高铁运营里程前十位国家 (单位:公里)

              国家

              中国

              西班牙

              日本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土耳其

              已建里程

              11 028

              2 665

              2388

              1872

              1574

              1342

              1032

              782

              780

              447

              在建里程

              12000

              1781

              775

              730

              0

              92

              378

              82

              400

              758

              注:①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高铁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海外铁路基建市场的价值约为3万亿元;②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千米成本一般为0.5亿美元,而中国为0.33亿美元。

              材料二:经过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整车生产能力,国产化率为70%,并且掌握了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等高铁制造技术,但是制动系统、高铁列车轴承、信号设备等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中国高铁在全面领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难成主竞标人、被发达国家排挤、文化差异等都是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260亿美元。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1)指出材料一含有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高铁外交”的战略意义。 

            • 4.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为什么能对接?

            • 5.

              近年来,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来,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产业互补性强,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几年,双方努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2+7合作框架”,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和东盟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情感相依的良好局面。

              材料二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有关裁决完全无效,没有法律拘束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与东盟为什么要加强务实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材料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席国,更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包容联动式发展,以包容化解差异,以联动带动平衡,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G20杭州峰会强调“联动、包容”,是中国政府推进和平发展路线的新举措,是造福于人类的战略抉择。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发挥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

              时间

              事件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G20财经渠道上就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2015年

              国务院做出接受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决定。中国呼吁其他世贸成员尽快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以便利各国贸易,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

              由中国倡导的作为新型的南北金融合作形式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亚投行迎来了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主张“联动世界、包容发展”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