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极大助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中医药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顺应天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经验,与现 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担 起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时代使命。

              坚持中西医并重,须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 模式的转变,分别源出于东西方文化的中_里和西医,1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 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针对西医学的 短处,应当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 复中的核心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2)运用矛盾观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

              (3)推进中西医并重全面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为如何实现中西医并重提两点建议。

            • 2.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性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的优秀之作。一些文艺作品很好地融合了西方艺术与民族题材、传统古典艺术与当代表现形式、时尚流行文化和革命历史叙事,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国家大剧院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史诗歌剧《长征》为例。制作团队与参演艺术家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以现代西方歌剧为表现形式’堪称中西合壁的典范。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挟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拨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村料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今天我们如何讲好长征故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 3. 材料一:

              我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富不均、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教育不公平、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为此,许多地方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2013年11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三:

              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条)。

            • 4. 探究分析题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普遍赞誉。某校高三(10)班同学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整理的信息如下。

              信息一   网络与经济

              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信息三   网络与文化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网络给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一及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信息二及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各国应怎样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3)请结合信息三,从文化创新的作用角度说明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性。

            • 5.

              材料一: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强调,2016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的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促进经济发展的依据。


              材料二: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迎来了春天。多种形式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把文化视角从对西方文艺类节目的盲目引进转向中国国内,重新审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劲。如何才能发挥出高度文化智慧,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正成为当前中国人思考的课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古诗词走进高校”活动的文化意义。

              (3)某同学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后感触颇深,想报名参加。请你从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角度,为他(她)备战比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健康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如何用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任务推动健康发展】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战略任务主要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强调个人健康责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2)请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任务蕴含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行为彰显人文之美】

              “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在每个人的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

              (3)请从三个不同模块指出青年学生如何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将来的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好的最高理想。

              靠着鲜明的政治主张、无限美好的理想和卓有成效的教育,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以此“唤醒工农复种面积千千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取得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靠什么?首先是教育引导。他告诫我们,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理想信念教育“硬”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一贯的。


              (3)身教重于言教。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本省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材料二  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文物遭受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杭州博物馆文物厅内录制娱乐真人秀节目,“国保”南京朝天宫被借给房企做活动……这些行为或现象无不让我们震惊甚至愤怒。

                 2017年,我国加大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沈阳故宫大政殿本世纪首次维修,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100项文保工程,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保护修复古代壁画,山西95处600岁以上“国保”古建筑整体修缮完毕,北京修缮历史名园16项文物古建,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6个病害严重洞窟,河北修复辽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真容木偶像”,等等。

              (1)依据材料一,某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的理论依据。

              (3)如果让你参与到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列举你应该开展的工作。(至少两条)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材料一

               城市精神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趋成为重要竞争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 10.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4月21日出炉的2016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更加堪忧,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阅读率虽然显著上升,但阅读数量同比却减少了很多。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材料二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同时加强队伍建设,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截至今年4月底,已成功举办培训班50期,直接培训文艺骨干8000多人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坚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民需求相对接,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理解。


              材料三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