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 “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 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文章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 请结合小说情节及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2) 小说首尾都有一句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 文中有三处写到病人“凝视”“注视”“盯着”西西洛的眼神,作用是什么?


              (4) 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1)“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2)“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这两次各要说什么?结合内容写出他要说的话。


              (5) 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简要分析。

            • 2.

              拉    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1) 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2) 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1)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3) 第四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

              (4) 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5) 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6) 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 3.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1)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2)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3)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4)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5)“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昧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6)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7)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8)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9)“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10)“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11)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12)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13)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14)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15)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16)“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17)“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18)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19)“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20)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连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 选文第(4)~(20)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的内容。

              冷漠怀疑——(                  )——愉快自信—-(                   )

              (2) 选文第(7)段和第(18)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土豆的花    梁凌

              ⑴    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⑵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唰”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⑶“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⑷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窜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⑸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过了春节,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A)随手 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⑹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⑺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⑻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⑽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B)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⑾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拍啊!”

              ⑿但在我的想像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我没有审视过她的美,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我不禁感到愧疚。

              ⒀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1) 文章以“土豆的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2) 请按要求分别对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

              (A)赏析画横线的句子中框定的词语。
              (B)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3) 结合全文,分析第⑼段画浪线句子的作用。

              (4) 读完文章后,你对母亲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要求:⑴100字左右,⑵至少使用两种修辞。

            • 5.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1)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和爆竹有关的事

              父亲

              除夕年夜饭后,独自久久地焙爆竹

              狗生家

              挨家挨户捡爆竹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取合适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列举了乡下过年的许多习俗,请你把这些习俗归纳出来(至少写三个),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长在心上的眼睛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③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④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⑤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⑥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⑦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⑧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⑨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⑩“用心。”

                  ⑪“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⑫“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 “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 颤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 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记叙文《一巴掌,一辈子》完成下列各题

              一巴掌,一辈子

              ①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县城上学,读高二。快要收麦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放学,我冲出教室,准备向食堂冲刺。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小名,低头一看,是爹。爹将鞋子脱了,垫在屁股下,坐在我们教室窗户下等我下课,看到我,正穿鞋子。A.爹扶着墙,慢慢站起来,一迈脚,差点摔倒。我忙扶着他,他不好意思地说,坐了半节课,腿麻了,老了啊。爹身边有个袋子,我要背,爹不让。我扶着爹往外走。

              ②爹说他是来卖杏的。家里有棵杏树,麦黄的时候杏子也熟了。爹叹口气说,城里人都不吃杏子了,五毛钱一斤也没人买,一上午才卖了五块钱。到了学校门口,爹把裤兜儿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的钱都掏给了我。爹说,再苦几天吧,收了麦咱就有钱了。

              ③爹要走,我说什么也不让。我拉爹去学校附近的烩面馆吃羊肉烩面。爹说,我吃过三次了,不吃了,不好吃。我不吭声,只管拉他往前走。

              ④学校附近的几家烩面馆人都很多。我拉着爹到了最冷清的香香烩面馆。我要了两大碗羊肉烩面。爹说他要小碗,我坚持说要两大碗。烩面端来了,爹又要把烩面拨到我碗里一些,我不让。爹就把碗里仅有的几块羊肉用筷子夹给了我。我没有再拒绝。爹在碗里加了好多辣椒油,爹吃得很香,吃得热气腾腾,吃得热情高涨。汗水把他花白的头发都溻湿了,头发一湿,更显得稀疏了,更显出老态了。有见过我爹的一个同学,说爹老得都能当我爷了。

              ⑤我们吃完面去结账的时候,麻烦来了。老板说上星期你来我们这儿吃过饭,对吧。我下意识地点点头。当我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已经晚了,我已经点过头了。老板说,那次你们吃了我五碗面,都没给钱,你这次把钱都付了吧。我不想为难你,只要你把饭钱付给我就行。上次十块,这次四块,一共十四块,你先替他们垫上,回头你再向他们要。

              ⑥我一秒也不愿在这儿停留。我准备查钱,看够不够。爹过来,和老板吵了起来,说老板讹人,说人家欠的账为啥让我孩儿还?

              ⑦老板也生气了。老板对爹说,你孩儿他们把我害惨了,知道吗?他们上次来吃面,快吃完的时候,放碗里一只苍蝇,反说我的饭不卫生,吃了面都不给钱,还坏了我的名声,我的饭馆都要开不下去了啊!

              ⑧爹愣住了。爹说,我不信,我孩儿不是这样的人。老板说,学生娃啊,开始谁信?还是听他们同学说的,后来别的饭馆的人也说见过他们几个。爹掉转头,用______的眼看着我。我的大脑失去了思维,一片空白。

              ⑨我看到爹举起了巴掌,我闭上眼。“啪”地一声,非常响亮,但我却不觉得疼。睁眼一看,爹的巴掌打到了自己的脸上。

              ⑩我跪了下来。老板过来扶住了爹。有液体滴到我的头上,不知是爹的汗还是爹的泪。

              ⑾爹给老板说了很多好话,求他不要把我的事告诉学校。老板满口答应。爹把没卖完的杏送给了老板,说好明天他再来还欠的十四块钱。爹拉着木偶一样的我走出香香烩面馆。B.爹走路像喝醉了一样,摇摇晃晃。爹在学校附近的胡同里找到了他的破自行车,看着我,想说什么,但终于什么也没说。

              ⑿爹骑上他的破自行车,佝偻着腰,离我越来越远了。快拐弯的时候,我大声喊了一句,爹,你走好!爹停下车,回过头,用颤抖的声音冲我喊道,孩儿,你也走好!

              ⒀这是十年来我第一次喊他爹。爹是后爹。  ——摘自《今日文摘》2017年第6期

              (1) 请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2) 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爹掉转头,用___的眼看着我。      

              A.气愤   B.失神   C.痛苦   D.窘迫 

              选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4) 你是怎么理解“爹,你走好!”和“孩儿,你也走好!”这两句话的?

              (5) 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 8.

              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1)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2)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3)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4)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5)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6)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7)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8)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9)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

              从未停止。

              (摘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          


              (1) 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



              (2) 品读赏析下列句子。

              (1)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2)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




              (3) 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 题目《口袋里的父爱》,有何含义?

            • 9.

              惟有垂杨管别离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 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 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

              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 ,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1) 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 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10.

                    一张假币里的善良

              路小远

              (1)中午去菜市场买菜,摊主找钱的时候,竟发现里面有一张假的一元钱,摊主很是意外,拿着那张假钱瞅了好半天,直说奇怪,这年头居然还有假的一块钱?末了,她问我,要不要收藏一下这一块假钱。我说,不了,你还是给我换一张吧!摊主无所谓地笑了,嗨,就一块钱,瞧你紧张的那个劲儿,坐公交车时往里一塞不就行了。我自然不会听她的拿着那一元钱假币去坐公交车,可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是真的花过一张假币。

              (2)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彼时,我刚到这个城市的一家书店打工。有一天,店长和别的同事都不在,我就自作主张地做了一回收银员,因为只收了一个客人的钱,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可临到晚上店长结账的时候,却发现钱柜里有一张二十元的假币,店长和其他同事一致认为那张假币是我收的。由于之前那位客人的确是给了我一张二十元的钱,所以对此我无话可说,只得自掏腰包放进流水里二十元钱。

              (3)起初我是想把那张假币给烧了,可是后来我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我决定把它花掉。一天早晨,我特意起得早早的,然后选了个不经常去的早餐店买早点。值得庆幸的是,那天早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进去以后,假装很随意地点了两个包子。开始我还能假装镇定,但当那个胖胖的男老板拿着那张假币反复查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双腿不自觉地打颤,我紧张到不敢抬头看那个老板的眼睛,甚至,我都想把那张假币从他的手里夺过来,可是我又不敢那样做,良久,老板才慢慢地从钱柜里把零钱找给了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谢谢时声音都在发抖,甚至有没有说出声来,我都给忘记了。我将他找给我的零钱紧紧地攥在手里,逃命似的跑出了那个店,直到离店里有一段距离以后,我才敢让自己停下来。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不知道是被吓的还是心里发虚。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平静下来,每每想起那个老板查看那二十元时的情景,我都自惭形秽!

              (4)也许是心理原因在作祟,也许是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下意识地想做些什么!总之,那件事过了以后,我便常常去那家店买东西吃,甚还经常带自己的同事一起过去。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每次看到那个老板的时候,我都想跟他说一声,请你把那张二十元假钱还给我!可是,我没有那个勇气!这样持续了一些日子,有一天,我独自去买早点,还是那个男老板收钱,当我正准备提着东西走的那一瞬间,他叫住了我,说,姑娘,其实你不用每天都来吃我店里的东西,也不用带你的朋友来,天天吃这些东西都腻了吧!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出门在外谁还不遇到点儿难事儿啊,别总记在心上!我惊讶地看着他,心里有些不知名的情绪在翻滚!他只是呵呵一笑,自顾自地忙乎去了。

              (5)我早就应该猜到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他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了过去。那天在那个早餐店里,我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流下了既感动又带着点委屈的眼泪,而北京,就是在那一刻,湿润了我的心!

              (6)他说的没错,我当时确实遇到了困难,那是我刚到一个北京的第一个月,还没有领到薪水,全身的钱加起来不足一百,所以,我才把那张二十元的假币留了又留,所以我才盘算着把它花出去,因为当时那于我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7)那个胖胖的老板说我是个善良的姑娘,可是我想说,老板,你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


              (1) 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面的括号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      )——(      )——(      )——感动委屈,自揭原因

              (2) 选文第(3)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5)段中“我”为什么既“感动”又“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中的“善良”说的是谁?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