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施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 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 请根据文意填空。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作者是惊讶与不安;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痛苦和________;最后作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4) 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

            • 2.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2) 结合文章说一说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3)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4)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 3.

              阅读《一碗入梦》,完成下列各题。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 感知全文,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捉蟹,共享毛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外婆的银针

              ①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勾破,她都会用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全神贯注地盯着那银针的针眼,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眼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光下飞舞。细线飞舞之际,像是闪上了全部的光芒,吸引着我。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②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她用那双遍布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源处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对着光源,无论怎么穿,那细线都在针眼处扭着了腰,奈何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慈爱地笑道:“别急,以后就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从容地、稳稳地将线的这头带到了那头。

              ③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④我在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在渐渐老去。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物开始渗透蔓延。她的行动有些不方便了,走楼梯时常常要有人来扶她一把。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的不断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再问我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清,也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儿。她不再坚持很多事,也不再因为一些小事与我们争执。

              ⑤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着理这些琐事。

              ⑥然而我错了,那天一打开家门,就看见客厅灯火通明,外婆坐在正中央,举着银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在吮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被我磨损的一双袜子。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到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回来啦。我想帮你补一下袜子,扔了多可惜。可惜了,穿了老半天,线都穿不上。唉,老了老了……”

              ⑦我凝视着她那已经举得颤抖了的左手,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新的生命,在柔和的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

              ⑧“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和着她的皱纹,像一棵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⑨银针躺在那个小盒子里,银针见过的太多,它没有说话。许是沾上了外婆吮细纹时的唾液,它在灯光下,闪闪的,晶莹着。银针不说话,那只是尘埃一瞬,我亦无言,这一瞬只有一瞬了。我握住外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眼眶微酸。村上春树是对的,人确实在一瞬间就老了,而我,也确实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

              在银针心中,也许我们都算是厉害的存在。

              (1) 本文主要写外婆,却以“外婆的银针”为题,有什么好处?



              (2) 外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 作者为什么说“在银针心中,也许我们都算是厉害的存在”?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新的生命,在柔和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



              (5) “而我,也确实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瞬间长大”?你有过一瞬间就长大了的体验吗?或者听说过、阅读过类似的故事?请简要叙述。

            • 5.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大的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1) 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它的四个故事情节





              (2)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3)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4)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 6.
                                                                                             露水早市
                  ①天刚蒙蒙亮,陆陆续续的摩托车、三轮车往早市聚拢,各色菜蔬、时令水果等等排在路的两边,都是农人带了自己地里的产品来卖。在我们这里,早市早上八点就开始稀稀落落,就像清晨的露珠,阳光下闪烁一段时间,就化为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留下一条空旷的马路。
                  ②每个休息日的早上,我都会到早市逛逛,那个老太太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守着,一个矮矮的马扎,几个小袋子,袋子里是新鲜的蔬菜,还有一个小篮子,半篮子山鸡蛋,身后一辆半旧的三轮自行车,她所有的家当就是这样骑着三轮自行车运来的。
                  ③那一次,我买了老太太的芸豆、杏子、甜瓜还有西红柿,在称完付钱的时候,她忽然从身边的筐里拿出西红柿往我袋子里装,嘴里说:你买了我这么多,再给你几个西红柿。我忙阻拦:别,做点买卖不容易。她说话的空当,已经往我袋子里装了两个大西红柿。老太太的善良质朴像她卖的甜瓜一样甜。
                  ④前些日子慢性咽炎犯了,夜里总咳嗽,吃了许多药都不好,一咳嗽就睡不着。想起几年前曾经用蒲公英泡水喝,喝着喝着就好了,就想赶紧到早市看看有没有卖蒲公英的,偏早晨多睡了会儿,去得有些晚。路上走得急,汗都出来了。早市的摊位已经有些稀稀落落,老太太还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老太太:阿姨,你知道哪里有卖蒲公英的吗?老太太说山上多得是,哪还用买呀?我说我想买点泡水喝。老太太说明天给你带点来。
                  ⑤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早市,果然,老太太的三轮车上满满一大袋子的蒲公英,枝枝叶叶间夹杂着灿灿的小黄花,像小星星。老太太说有几个人问蒲公英卖不卖,她都给我留着呢。那样一大袋子蒲公英,要花费不少功夫才能拔到吧,虽然说山上有的是,可也要漫山遍野地跑才行。顿时感激的不行,拿出钱包就要给老太太钱,老太太坚决不要,说昨天地里干活的时候顺便拔的,没费什么劲儿。
                  ⑥老太太每天天不亮起床,骑十几里路的三轮车来赶早市,卖的东西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儿女在外地,她一个人守在老家,种几亩地养几只鸡,孩子们劝她去城里住,她住了几天总觉得不接地气儿,还不如回老家在地里忙活忙活,闲时同邻居拉拉家常自在。老太太花白的头发一晃一晃的,脸上皱纹笑成一朵菊花:“孩子们都给我钱,我不要还不行。我都给他们存着呢,自己花不了几个钱,卖卖菜就有了,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舒坦。”
                  ⑦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位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敞,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这个早市,让我留恋的不光是新鲜的瓜果菜蔬,更有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前遇到的缺斤短两、买到的劣质东西在这人情味儿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1) 本文记叙了两件令我感动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 赏析句中的加画线词。
              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早市, 果然,老太太的三轮车上满满一大袋子的蒲公英,枝枝叶叶间夹杂着灿灿的小黄花,像小星星。
              (3) 文中的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4) 谈谈你对文章题目“露水早市”的理解。
            • 7.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①       议种瘪种    ②       给儿新生

              (2)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来,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 说说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 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

              (3) 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

              (4) 第二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并谈谈这些方法的作用?

              (5)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 9.

              阅读《是谁爱着你的背影》完成习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1)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2)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3)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4)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5)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6)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7)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8)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9)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10)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11)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12)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13)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14)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15)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 文章标题“燃烧的木棉”的含义


              (2) 文章几处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3) 赏析下边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4) 文章结尾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