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 文中画线句“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_____被“教悔”→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 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3) 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的理解。

              (5) 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 3.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没有再亮起来。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几户人家打听,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⑪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⑫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⑬然而那条小巷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⑭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3) 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1) 选文采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__、爱花、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3) 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4) 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

            • 5.

              四十二粒芝麻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11)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12)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13)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14)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15)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16)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17)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 结合文章⑨-15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2) 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12段B两句。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父亲的形象。
              (4)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
              (5) 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 6.

              ___________的力量

              他,是个快递小子,20岁出头,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看就知道刚做这行,竟然穿了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时,脸会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

              那次他是第一次来,送名片——丁军辉。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同事说,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也不怕累。

              几天后又见到他。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就给他打了电话。电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紧张。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谨慎地用双手将零钱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严的交接仪式。

              因为他的厚眼镜他的西装革履,他的沉默他的谨慎,就下意识地记住了他。隔了几天给家人寄东西,就跟同事要了他的电话。他很快过来,仔细地把东西收好,带走。没隔几天,又送过几次快件过来。

              刚做不久的缘故,他确实要认真许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又等着接收后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走。所以他接送一个快件,花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一些,由此推算,他赚的钱不会太多。觉得这个行业,真不是他这样的笨小子能做好的。

              转眼到了“五一”,放假前一天快中午的时候,听到楼道传来清晰的脚步声,随后有人敲门。竟然是他,丁军辉。他换了件浅颜色的西装,皮鞋依旧很亮。手里提着一袋红红的橘子,进了门没说话,脸就红了。他把橘子放到茶几上,看起来很不好意思,说,我的第一份业务,是在这里拿到的。我给大家送点水果 ,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工作,也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这是印象中他说得最长的一句话,好像事先演练过,很流畅。

              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任何有工作关系的人来给我们送礼物呢,而他,只是一个凭自己努力吃饭的快递小子,也只是无意让他接了几次活,实在谈不上谁照顾谁。他却执意把橘子留下来,并很快道别转身就出了门。

              橘子个头都不大,味道还有一点儿酸涩,应该是街边小摊上的水果。可是我们谁也没有说一句挑剔的话。

              也许因为他的橘子、他的人情味,再有快递的信件和物品,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会打电话找他,还顺带着把他推举给了其他部分。丁军辉朝我们这里跑得明显勤了,有时一天跑了四趟。这样频繁地接触,大家也慢慢熟悉起来。丁军辉在很热的天气里也要穿着衬衣,大多 是白色的,领口扣得很整齐。始终穿皮鞋,从来都不随意。有次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你老穿这么规则,一点不像送快递的,倒像卖保险的。他却认真地说,卖保险都穿那么认真,送快递的怎么就不能?这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职业的尊重。

              我们都笑,这么简单的工作,他做得比别人辛苦多了,可这样的辛苦,最后能得到什么呢?我们的态度并不乐观,觉得他这么笨的人,想发展不太轻易。

              果然,丁军辉的快递生涯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里他除去换了一副眼镜,衣着和言行基本上没有变化。工作态度依旧认真,从来没听到他有什么抱怨。

              那天我打电话让他来取东西。我的大学同学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十一”结婚,我有礼物送她。填完单子,丁军辉核查时冷不丁地说,啊,是我念书的学校。他的声音很大,把我吓了一跳。他又说,我是在那里毕业的。

              这次我听明白了,不由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也在那里上过学吗?

              可能那个地址让他有些兴奋,一连串地说,是啊是啊,我是学财会的,2012年刚毕业。

              天!这个其貌不扬的快递小子,竟然是个正规学校的中专生。

              我忍不住问他,你有学历也有专业特长,做个快递员,你当初学的知识不都浪费了?我不禁替他惋惜。

              不会啊,送快递也需要有好的统筹才会提高效率,比如把客户跟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类型明细分类, 业务多的客户一般送什么,送到哪里,私人的如何送……通常看到客户电话,就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大概送什么,需要带多大的箱子……他嘻嘻地笑,知识哪有白学的?

              我真对他有些另眼相看了,没想到笨笨的他这么有心,而他的话,也真有着深入的情理。

              转眼又到了“五一”,节前总会有往来的物品,那天给丁军辉打电话来取东西,电话是他接的,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更年轻的男孩。说,我是快递公司的,丁主管要我来拿东西。

              我愣了一下,转念明白过来。说,丁军辉当主管了?

              是啊。男孩说,年底就去南宁 当分公司的经理了,都宣布了。不等我们问,他接着又说,上次公司会议上宣布的,提升的理由好几条呢:他是公司唯一干得最长的快递员,是唯一有学历的快递员,是唯一保持穿西装的快递员,是唯一建立客户档案的快递员,是唯一没有接到客户投诉的快递员……因为丁军辉的事,那天,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天下午,丁军辉的快递公司送来同城快件,是一箱进口的橙子。虽然没有卡片没有留言,我们都知道是他送的。

              隔着这些漂亮的橙子,我却看到了那些小小的橘子。橙子很大,色泽鲜艳,味道甜美。它们,不就是那些小橘子开出的花吗?

              (1) 文章多次出现了丁军辉“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的细节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理解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小说《幸福总有缺陷》,完成下列各题。

              一场一场的雨下过,冬天就来了。去年冬天经常来咖啡馆的客人,今年冬天已经不知所踪,他们到来时没有打招呼,离去也无须报备。

              这对母女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星期天的下午,窗外下着雨,她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昏黄的台灯照着面前的书页。天天在一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可聊,所以她们安静地各自看书,中间摆着一块芝士蛋糕,谁想起来就叉下靠近自己的一块儿,慢慢地,三角形的蛋糕只剩下中间的一堵小“矮墙”。

              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书,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饶有兴致地问她在看什么,她顽皮地笑了,将封面展示给母亲,似乎在说没什么可担心的,然而又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这对母女的生活,在我看来既幸福又完美。她们总是手挽手进来,穿着风格相近的衣服,米色或者灰色的休闲装,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如果不看脸,你会误以为她们是年龄相差无几的闺密。离开的时候,她们也是手挽着手,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女儿的脸上没有幼稚,母亲的脸上没有严肃。

              有时候,女儿会选取书中的某一个段落,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完,淡淡地说,写得真好,并不多加评论。

              一位同样注意到她们的客人,是心理医师,他赞叹这位母亲的聪明。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认同,而不需要表达,往往你表达得越多,越容易产生距离,因为父母与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想法。

              咖啡馆的熟客,几乎每个人都有代号。爱嚼槟榔的叫槟榔哥,长得壮硕而可爱的叫小胖,爱穿短裙的是静香,还有红风衣、小丸子、不高兴等等,不知谁给这对母女取名为李雷和韩梅梅。没错,就是初中英语课本里友谊天长地久的那对好同学。

              一天晚上,心理医师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悄悄蹭进咖啡馆。他努力想藏住它,却还是忍不住悄声告诉我,那位幸福的母亲原来是单亲妈妈,离异多年,曾经去他所在的心理诊所就诊。

              “我一直以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瞧,连我都看走眼了。”他说。

              我虽然心里一惊,但转念想想,母女两人那种心照不宣的亲密,的确带有某种刻意。

              谁说残缺的家庭不容易幸福?多少家庭,因为完整,而成员过于随意,甚至随意地彼此伤害。相反,有一点点顾忌,反倒容易让人去刻意经营,经营着有缺陷的幸福,经营着残缺的完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带病生存,至少离异的母亲与父爱缺席的女儿,深深明白自己所患之疾,对症下药,倒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实则病入膏肓的人更深知亲密关系得之不易。

              (1) 请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2) 请试着品析一下,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离开的时候,她们也是手挽着手,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

              (3) 文中“我虽然心里一惊,但转念想想,母女两人那种心照不宣的亲密,的确带有某种刻意。”一句中所说的“某种刻意”具体指什么?

              (4) 文章最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带病生存,至少离异的母亲与父爱缺席的女儿,深深明白自己所患之疾,对症下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5) 读了本文你对人生是否有了一些收获,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8.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很多人对这种花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在我眼里,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从来没有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烂漫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座庭院、一处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选自2017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 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3)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写法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赏析)




              (4) 请结合全文谈谈,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 9.

              不落别处    林清玄

              (1)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5)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18)“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落别处”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父亲的快递

              吴立群

              (1)端午节过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看望父母,眼看着又一个节日要到了,决定赶紧趁周末回家。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头牵挂,一头向往。20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定式里,我像一只风筝,虽飘浮于空中,却根系于地面,既领略着天空的自由广阔,又留恋着大地的敦厚可亲。所以,回老家,注定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休闲、放松和享受,对父母而言,则是盼望时的焦急、团聚时的喜悦、迎候中的忙碌,以及曲终人散后的劳累和寂寥。我们是台风过境般的侵扰,父母则是贯穿全程的付出。

              (3)记得有一次,我约好一大群朋友去看油菜花,结果一些人临时有事,不去了。但父母的准备工作隔夜已经展开,除了上街买鱼肉荤腥之外,更少不了两类真正的特色菜:一是冷藏的,如春天的野生小竹笋、夏末的嫩板栗、秋里的雁来蕈等;二是时鲜的,如地头的各种时蔬、现杀的鸡、现钓的鱼。那次,多出来的一桌菜,除了我们带走一部分,其余的,他们吃了整整一个礼拜。

              (4)渐渐地,每次回家过后,我们不免有些内疚,除了来自于给父母增添麻烦的惭愧,还来自于对他们焦心等待的不忍---一旦听说我们要来,从隔夜的联络,到次日的"出发了没""到哪里了""走哪条路""还有多少时间到",父亲总要打很多电话给我。其实,到老家也就是一个半小时车程,这样频繁致电,固然有我们出发晚、父亲性子急、乡下起居较早等原因,但主要还是盼亲归来的急切心情。况且,这几年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有时候前说后忘,有时候前脚刚打过,后脚又重复打来。他怕我们不耐烦,打好就在本子上做个记录,或特意搬个凳子坐到树下通话,以此确定"格式"---每当他看到凳子在树下,就知道给我打过电话了。可是,即便考虑再周密,一旦有事干扰,仍不免会忘记记录,或者,凳子被别人不经意地挪动了,于是,电话仍然有增无减。

              (5)为此,近来每次回老家,我们已不再提前告知。

              (6)这次也是。我们决定不声不响地回家,既可以给二老以惊喜,又免得给他们多添麻烦。

              (7)可是,上午十点多,车还没下高速公路,父亲竟然又来电话了。这就奇怪了,他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回来?

              (8)电话里,父亲大扯着嗓门:"昨天下午快递了七八斤ˈ处暑红嫩子肉ˈ,今天上午应该会到了。"他还再三叮嘱:收到后要及时处理,否则,热坏了就可惜了。"处暑红"是一种早熟板栗,特别香糯可口,市场上较少见,是农村人眼里的稀罕货。"嫩子肉"是指尚未完全成熟、已剥了壳的栗子,嫩子口感比成熟子更好,而剥壳是件费时费力的活。

              (9)原来如此!父亲怕打扰我们周六睡懒觉,以为掐准了时间,才特意打来,既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尝鲜,又不影响我们休息。

              (10)父亲是从我们一次次地给他们快递无锡水蜜桃的流程中学会了寄快递的。起初,有一次,他寄的是煮熟的冷冻小竹笋,第二天到无锡时冰已融化,纸箱潮了,快递员死活不肯送,结果我只好冒雨到快递员的租屋内收取。而今,父亲越来越有经验了:找可靠的公司,掐准时间,包装更安全。快递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除了山芋、芋头等一时不会坏的,还有烧好的雁来蕈和新鲜蔬菜。反正,快递员替代了他跑不快的腿脚,或者成了他能伸展的手臂。

              (11)吃过晚饭,我们准备连夜往回赶---原本是要住一晚的,却因为牵挂父亲那个不能过期的快递,带着无法在老家多呆会儿的遗憾,急着回家去取。父母挽留道:还是住下吧,好不容易来一趟;栗子坏就坏了,明年还有的。

              (12)那一天,误会和遗憾交织,像两股绳,在城乡两端之间,在父母和我们的心灵之间,紧紧拧着,拧出了爱的张力。

              (13)归途中,我和妻子决定:以后回老家还是先告知,哪怕再忙碌,于老人也是快乐。

              (1)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父亲的快递”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是台风过境般的侵扰,父母则是贯穿全程的付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五段说“近年来每次回老家,我们已不再提前告知”,第十三段说我和妻子决

              定:“以后回老家还是先告知”,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十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