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列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之不以其道( )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 )  ④执策而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课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运用人才也就能               (用课外成语填空)。

            • 2.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一词有着怎样的情感意味,请简要分析(至少两点)。
            • 3.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 4.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渑②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③,而赵魏之走集④,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⑤之候⑥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⑦,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⑧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⑨,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⑩![1] 



              【注】①挟:凭借;②崤、渑:古地名,指崤山与渑池;③襟喉:险要之地。襟:古指衣的交领;④走集:集散中心;⑤治乱:治:治理的好,太平;乱,治理得不好,无秩序,不太平;⑥候:症候,征兆;⑦继以五季之酷:紧接着又遭五代的严重破坏;⑧放:放纵;⑨治忽:即治乱;⑩唐之末路是矣:唐代的末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 5.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6.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余闻也久。 B.仲永之通悟,受天也。
               C.忽啼求。 D.不能称前时闻。

              (2) 在第2段括号内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3)  翻译下列语句。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 后文与“世隶耕”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9.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 10.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啜:喝 ③铭:茶的通称 ④仄:同“侧”,旁边 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2)郑板桥借此文来表达自己作画的初衷,请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作画目的的语句,并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从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品格上举例谈谈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