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角度,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各自不同的表现。
            • 2. “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_____,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_____的道理。
            • 3.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    (2)其筋骨(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 (4)非愈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

              (4)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同“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
              我与    
              ③孔子
              不受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
              人弗受          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B.万钟
              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出师表》)
              C.景公致廪丘
              为养      自
              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D.辞
              行                思
              不学则怠(《论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就不能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5)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有期》,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太丘
              去(shè)                B.尊君在
              (fǒu)
              C.非人
              (zāi)                  D.友人
              (cǎ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
                            ②去后
                  
              ③待君久不
                                ④下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 6.
              阅读《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使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文章的开头有何独特之处?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的。
              B.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不相同的图象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的分辨率正逐步提高并推广。
              D.人们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 7.

              (二)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带下划线词。
              (1) 竹柏影也  盖 (        )  

              (2) 入则无法家士   拂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所描绘的情景,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4) (乙)文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 8.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 或异二者之(        )    ⑵ 进亦忧,退亦忧。(         )

              ⑶ 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⑷ 甲已足(         )   ⑸ 斟酌损(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 【甲】文中作者认为“为官者”应有“               ”的情怀,【乙】文中表现了作者“                       ”的人生志趣。
              (4) 选文【甲】、【乙】都提到了“忧”,请你谈谈对两位作者“忧”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