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毒死蜱(C9H11C13NO3PS)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某研究小组从长期施药的韭菜温室土壤(偏酸性)里分离出能降解毒死蜱的木霉,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请回答:
              (1)用于分离木霉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配制此培养基时,应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接种前,将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当的时间,观察培养基______,以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纯化木霉时,统计出0.2mL的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mL样液中的菌落数为______个.用此法测定木霉数量,实际活菌数量要比统计的菌落数量______,原因是______.
              (3)探究pH对木霉降解毒死蜱活性的影响
              ①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1).由图可推知:在偏酸性的土壤中,______.

              ②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再分别接种1mL木霉悬液,混合均匀,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2).在此韭菜温室土壤中,若要提高木霉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可对土壤作何处理?______.
            • 2.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因是________。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______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________,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

              (2)从橘皮中能提取出橘皮油,为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并用________浸泡。为探究浸泡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应设置________作为对照。

              (3)酒精发酵时,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为获得耐酒精的酵母菌,用涂布器在含高浓度酒精的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操作。这种培养基只允许耐酒精的微生物生长,该培养基称作________培养基。再根据菌落的________、隆起程度和颜色等菌落特征获得酵母菌。

            • 3.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的土壤。

              (2)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碳源应以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后需密封培养,由此推测该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 4.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一抑制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 ______ 、 ______ 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 ______ 、 ______ 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______ (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 ______ ;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 ______ .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 ______ .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 ______ .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______ .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 ______ 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 6.

              在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液体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液体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培养基中除了把葡萄糖作为____________外,还应该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还发现了CV101、CV103新品种,对其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且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细胞名称).
            • 8.

              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乳酸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人适量的_______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中过程①②③所示的方法为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据需要乘以10n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据图分析,这里的n=___________。

              (3)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加入三组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灭菌并冷却到 _________℃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和一个__________________都倒置于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 9. 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纯牛奶、原味酸钠;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

              (3)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                    ,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填反应式)。

              (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                   ,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                   条件。

              (4)适量饮用酸奶有利于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原理是酸奶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消化道中的部分食物且                                        

              (5)另一名同学在重复相同实验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 10.

              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数目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水龙头需使用酒精棉擦拭消毒后,再通过_________灭菌。取水前进行无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10mL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将滤膜放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填2点原因)。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除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能提供磷酸盐和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段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该小组若想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将滤膜放在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计算培养基上__________(颜色)菌落的数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