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201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耿家盛等10位“最无职工”的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劳动者学习他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工匠精神”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②树立“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树立“工匠精神”能提高商品价值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在“微经济时代”,众多小微企业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将大大超过少数垄断性企业,个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以上两大主体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启示我们,在“微经济时代”要 ( )

              A.企业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变换组织形式;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B.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个人的收入
              C.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使其在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发挥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

               材料一 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并行,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意见指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示范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要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三权”权利主体,明确权利归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4.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611元、12 8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 007元、3 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 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请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 6.

              材料一:2015年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6个城市房价下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国家统计局认为,从第一季度情况来看,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在继续显现,一是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得到了明显遏制,很多地方反映购买两套房、三套房的需求明显在下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在回落;二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三是今年按计划要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有利于增加房地产的供给,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价格走势会产生较大影响。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一季度房价下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7.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说

              A.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B.要加大财政投入
              C.要统筹城乡发展
              D.要完善转移支付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

              材料一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打造铁路文化精品力作。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4年底“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宣布合并,以其强劲的科技实力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全球“高铁旗舰”,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超2万公里,到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掀起了人们对高铁沿线的旅游热潮,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产生了重大冲击,使得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必须通过提供服务质量等途径来争取客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答题行数:8行。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要让文化有性格:一是要传承,不忌本,把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再来,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文化最强音。”

              (2) 结合材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信?

              答题行数:5行。

            • 9.

              推动科技进步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式。除了这一方式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还有( )

              ①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人才培养  ②重视科技,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③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④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材料一  全球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或企业的共同特质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不断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但今天的中国制造给人低端粗制滥造的印象,消费外流现象严重。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材料二  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1)“工匠精神”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培育工匠精神助推“中国制造”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3)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请你结合材料,再列举两点工匠应有的精神品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