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出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附近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

              (3)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保持温度、pH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在35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2.

              科学家发现酸性磷酸酶是某细胞器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定位研究导致该细胞器的发现。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酸性磷酸酶存在于                 中,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2)科学家利用                      法分离得到了该细胞器。将该细胞器分别置于蒸馏水和等渗蔗糖溶液中,并检测溶液中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得到了如下结果:


              A曲线表示该细胞器置于               中酸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曲线。A曲线酸性磷酸酶含量在0-1.5h增加的原因是                                     

              (3)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                                      表示。科学家研究重金属离子对鲫鱼生长繁殖的影响,发现: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组中,鲫鱼组织中提取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低,原因是                                                                   

            • 3.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法或__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________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增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_______催化。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_______和_______三步。

            • 4.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材料用具:小烧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蒸馏水、清水。

              (三)实验步骤:

              ①用淀粉和蒸馏水,在烧杯中制备多于6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取唾液若干,并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备用;

              ③取3支度管,分别编为1号、2号、3号,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10 min(水浴锅内加清水,然后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冰块可用清水放于冰箱中制备);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摇匀后放置5 min;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补全实验步骤。

              (2)步骤④与步骤⑤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此实验中,因变量通常用碘液检测,碘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________条件,这将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 5.

              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和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图2是“DNA粗提取与鉴定”相关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X溶液为       ,其作用是使        。发酵过程中用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      

              (2)在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        加热,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        后,再加入酵母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  法,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是    

              (3)图2中,a表示释放核物质后进行过滤的过程,过滤后取        (填“滤液”或“析出物”)进行下一步实验;b表示的相关操作过程中,加入2mol/LNaCl溶液的作用是        ;c表示在滤液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其目的是           

            • 6.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A在酶催化作用下的活化能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图甲中B点___________(“上移”或“下移”),在图甲中酶降低的活化能用_________________段来表示。

              (2)乙图中160 min后,想要增加生成物的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完成。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y轴表示酶活性大小,x轴可以表示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若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

            • 8.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⑴从下图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_______。

                

              ⑵从下图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________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Ⅱ.根据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                  状态。

              (2)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                       

              (3)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过低/过高)。

              (5)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           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                            

              (6)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                                  

            • 9.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②中,35 ℃和80 ℃的数据点是在________℃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