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有机化合物X的细菌,研究人员用化合物X、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X的细菌(目的菌).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出该细菌的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分离纯化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项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

              菌落编号

              1

              2

              3

              48小时

              1.6

              2.8

              3.0

              72小时

              2.2

              1.2

              5.0

              96小时

              2.3

              1.2

              4.2

              (1)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X主要为目的菌提供 ___________等营养要素.从土壤中富集能有效降解有机化合物X的细菌时,应选用 ______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图中②、③过程接种的方法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倒平板前,应对玻璃器皿和培养基灭菌,灭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菌种的分离纯化结果,应选择为 ______ 号菌落进行扩大生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还需配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除标注外,每空0.5分。共4分)苹果干腐病是一种名为茶藤子葡萄座腔菌真菌引起的疾病,病菌通常由枝条伤口入侵感染,在伤口处形成溃疡。某中学的科研小组计划分离出该真菌,并进行药物防治实验,为苹果干腐病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经过查阅资料,确定了分离时所用的PDA培养基配方,如表所示:
              物质马铃薯葡萄糖自来水氯霉素
              含量200g20g1000mL0.3g
              该真菌在上述PDA培养基上生长时有特定的形态特征:辐射状白色匍匐菌丝,绒毛状。
              (1)要获得菌落,则上表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 ______ 。氯霉素的作用是 ______ (1分) 。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 ______ 、倒平板。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 ______ ,以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2)用剪刀从染病枝条溃疡处剪取1×1cm2的患病组织,并用0.1%的升汞进行消毒,置于培养基中心,在合适条件下进行培养,共培养五组。待菌落形态特征稳定后,用 ______ 法将该致病菌分别转移至含有等量0.5%苦水碱剂、40%福美砷、清水的上述PDA培养基中进行抗药性实验,并每隔24h记录一次最后划线区域的菌落数目。
              ①选取 ______ 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的菌落数目。
              ②记录结果如下:
              小组0.5%苦水碱剂40%福美砷清水
              菌落数目2817
              从结果分析可知, ______ 能很好的抑制该真菌的生长,适合防治苹果干腐病。

            • 3.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4. 下图1表示研究人员为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进行的相关实验流程。其中透明圈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消耗特定营养物质形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选择蘑菇培养基质作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来源,这是因为______。
              (2)筛选用的培养基应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并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______作为凝固剂,应筛选时应选择D/d较大的菌株,因为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______。
              (3)图2、图3是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宜温度和热稳定性的结果。
              ①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时,首先将纤维素酶液置于35~65℃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再取上述不同温度处理的纤维素酶液和______,并在______℃下测定纤维素酶的催化速率,计算酶活性残留率。
              ②生产中使用该纤维素酶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依据是______。
            • 5. 下表中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如图所示为相关分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注:水解酪素,即水解酪蛋白,由酪蛋白水解得到):
              KH2PO4 1.4g 纤维素粉 5.0g
              Na2HPO4 2.1g NaNO3 1.0g
              MgSO4•7H2O 0.2g Na2HPO4 1.2g
              葡萄糖 10.0g KH2PO4 0.9g
              尿素 1.0g MgSO4•7H2O 0.5g
              琼脂 15.0g KCl 0.5g
              酵母膏 0.5g
              水解酪素 0.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从功能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从物理性质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其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乙培养基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是否都能分解纤维素?______.如果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可以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同时透明圈越______(大、小),表示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图丙采用______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法进行计数.其中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______(大、小).
              (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的方法步骤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mL土壤稀释液④,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1mL原土壤样液①中微生物数量约为______.
            • 6. 如图表示某种感染细菌的实验室培养过程,其中Ⅳ中出现6个菌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Ⅳ中是固体培养基,与Ⅱ(Ⅲ)中的液体培养基所含的基本成分相同,都含有______,不同的是制作Ⅳ时加入了______以使培养基呈固态。
              (2)鉴定前进行细菌培养,目的是______;两次接种均应在______条件下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Ⅳ中出现的理想菌落应分别由______所形成。若菌落连成片,则应对Ⅲ中的培养液进行______处理再接种;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能初步鉴定可疑细菌。
              (4)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方便对症下药,现用青霉素、罗红霉素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
            • 7. 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使用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具有______在配制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时,需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
              (2)如图中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为______个才是最理想的。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用编号和箭头表示)。
              (3)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概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5.6,则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是______(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4)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______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
            • 8. 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不仅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对Cu、Fe、Zn的控制浓度均为1mg/L.科研人员针对Cn、Zn、Fe的不同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体实验过程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藻种的处理 取适量的待接藻样以5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后弃去上清液,向其中加入15mg/L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再次离心,重复3〜4次,离心后的藻样经无菌水稀释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06个/mL左右。
              ②培养液配制 培养液的配制以藻类特定培养基为基础,分别配制成不含______等的培养基,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CuSO4•5H2O、柠檬酸铁胺、ZnSO4•7H2O来设置6组不同Cu、Fe、Zn的质量浓度(单位:mg/L)
              ③铜绿微嚢藻的培养用250mL三角烧瓶,向其中各装入培养基150mL,接种经饥饿处理过的藻样,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手动摇动4〜5次并将锥形瓶互相交换位置。
              ④藻细胞密度的测定取一定量的试验藻种按一定的稀释倍数逐级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藻样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得到相对应的藻细胞数目,结果如下。

              (1)步骤①中,多次重复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应分别配制不含______等的培养基。步骤③中,“每天手动摇动4〜5次并将锥形瓶互相交换位置”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④计数前,可以将培养瓶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了______。
              (4)铜绿微囊藻是罗氏沼虾等的食物,在如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铜绿微囊藻种群的情况。

              (5)结果表明,与Zn和Fe相比较,利用Cu离子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会更好,请说出两点理由。①
              ______;②______。
            • 9. 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 琼脂 葡萄糖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尿素 蒸馏水
              含量 15g 10g 1.4g 2.1g 0.2g 1g 1000mL
              (1)培养基中含有的尿素和葡萄糖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和______.
              (2)无菌技术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常见的无菌技术包括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涂有未知菌液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______(填“正置”或“倒置”)培养,这样培养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4)只有能够合成______酶的细菌才能存活,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
            • 10. 请问答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的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______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的菌落。
              (2)使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_____,如果还要对土壤中该类微生物进行计数,则接种方法是______。
              (3)若某同学测得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稀释液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平均值)为51,则每亳升样品中有______个纤维素分解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