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得知消息后,杜牧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1)“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扬州禅智寺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2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2) 23.赏析《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 3.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登高

              [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下列选项中关于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以下关于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C.诗歌前半部分记叙,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D.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5.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