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第三、四句中,“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割昏晓”三字则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第五、六句中,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抒发了登上泰山之巅的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2.

              古诗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 3.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没有抽象地表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描写之中。透过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诗人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B.全诗结构紧密:首节从描写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二节叙述与描写结合,写群童抱走茅草时作者的心情,这是“承”;第三节,描写破屋遭雨,彻夜无眠的惨状,为下文议论蓄势已足,自然过渡到结尾;最后是全诗的高潮,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C.此诗是歌行体。从用韵看,几乎每句押韵,一韵到底;从句式看,前两段均五句一段;从字数看,虽以七言为主,但杂以二言、九言,比较自由。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D.全诗语言准确生动有力:如“娇儿”一句,嗔怪中露出爱惜,用“恶卧”形容小孩的睡相也很传神;诗人用“雨脚”而不用“雨点”不仅准确,且生动地描写出雨大而不断的情状,“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安如山”等则音节宏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 4.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 ________的决心。

              (2)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①梁园,汉梁孝王的宫苑。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曾经繁盛一时。

              (1) 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萧条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擎友更为心心相印了。②七十欠三年: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公元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67岁。 ③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④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1) 下面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诗题中的“闲饮”抒发了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表现了诗人的满足与兴奋之情。
              B.颔联使人想象到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的情景。
              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
              D.尾联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均悲伤无法排解,同样想以酒解闷。
            • 7.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或“空”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诗妙在何处?

              (2)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 9.

              送项判官

              北宋·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 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释】①泥滑滑:山鸟鸣。 ②青衿:出自《诗经》:“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③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写出送别时所见的景物,“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深秋季节。
              B.颔联着重写渡口离别时所见到的景色,写情写景。

              C.颈联写诗人与项判官的交谊和项判官的为人。
              D.结尾两句是临别赠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 10.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B.《竹里馆》这首诗通过“幽篁”、“深林”、“明月”等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显示了一种极端清幽之境, 抒的是悠然自得之情。
              C.“幽篁”与“深林”是静态的背景,“弹琴”与“长啸”是动态的音乐,“独坐”是清寂默然的,“来相照”的明月则是流动有情的。如此动静交感,以动衬静,便创造完成了一种空灵幽远但又不乏尘世喧嚣的艺术世界。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画面:夕阳透过树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繁茂的树木以及树木丛中潮湿土地上的一片片青苔,与柔和的晚霞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绚烂迷人的景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