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参与DNA合成的酶不仅仅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B.用盐析的方法可以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是因为盐析破坏了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
              C.体外保存唾液淀粉酶的实验温度是37℃,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一般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
              D.酶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失去催化活性。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需要通过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
            • 2.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反应物A在酶催化作用下的活化能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反应物A的活化能在甲图中______段。

              (2)乙图中160 min后,想要增加生成物的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完成。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y轴表示酶活性大小,x轴可以表示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若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3. 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供选:2%淀粉酶溶液、20%肝脏研磨液、3%Fecl3溶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5%HCl溶液、5%NaOH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利用所供材料,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2)要证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避免酸碱度对反应物本身水解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好用“加入____________(试剂)观察_____________(颜色变化)”的方法来获取实验结果。

              (4)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实验结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为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组织细胞中,①②③④⑤都可以发生
              B.人发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且酶的活性随之上升
              C.酵母菌的线粒体中含有与③④有关的酶
              D.人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吸收氧气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 5.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A.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这说明运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是否加入了酶
              D.由实验结果可知,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 6.

              图甲中Ⅰ、Ⅱ和Ⅲ分别表示正常酶与底物、某些酶抑制剂与酶作用示意图,图乙中②表示酶促反应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则图乙中能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曲线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 7.

              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 8.

              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1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l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9. 关于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ATP所含能量均可作为直接能源
              B.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内生产ATP的场所相同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所有细胞都能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该酶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 10.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                        。

              (2)限制g~h上升的原因是             ,如果温度升高5℃,g点将          。(填“上移”或“不变”或“下移”)

              (3)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4)酶在什么条件下会永久失活?                     (举出3个) ,原因是                  ;
                     条件只是抑制酶的活性,因此选择在       条件下保存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