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是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 2.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某一非绿色器官在氧气浓度分别为a、b、c、d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浓度为a时最适宜于贮藏该器官
              B.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气浓度为c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
              D.氧气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 3.

              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某一晴天,乙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 4.

              菹(zū)草是一种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能充分利用和开发菹草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真光合速率)。分析回答:

              (1)菹草叶肉细胞中含较多叶绿素,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

              (2)由图1可知,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左右;在35℃时,菹草每小时呼吸作用耗氧量约为________mg·g1·L1

              (3)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2 m左右。结合图2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若将水深增加到3 m以上,菹草的呼吸速率将________。

              (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水体流动不畅,生长旺盛的菹草有时突然光合作用能力明显降低,甚至衰亡。结合图3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 5.

              对如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02浓度的关系,则限制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02浓度
              D.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 6.

              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C.c点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 7.

              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

              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该实验是一个       实验,其中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为了控制该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步骤如下: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灭活的干酵母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 8.

              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正确的是( )

              A.若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
              B.若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
              C.若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
              D.若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的浓度
            • 9.

              对下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02浓度的关系,则限制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02浓度
              D.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 10.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