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5S和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得下表数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________(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     ____。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_____        ___。

              (3)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________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 2.

              确定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以后,科学家曾提出如下问题:核糖体所含的RNA是翻译的模板吗?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大肠杆菌在重培养基(含有15NH4Cl和13C-葡萄糖)上培养,使细菌上各种成分(包括细菌核糖体)被重的同位素标记。然后,他们使用T4噬菌体感染细菌(已知噬菌体感染后,宿主细胞将不合成自身蛋白质)。

              ②将细菌转移到轻培养基(14NH4Cl和12C-葡萄糖)上培养,同时,将放射线标记14C的尿嘧啶加到培养基上。对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析。

              应该出现什么实验结果,才能否定“核糖体所含的RNA是翻译的模板”假说,亦即是噬菌体感染后,所利用细菌体内原有的核糖体,但合成的蛋白质模板是新产生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