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假设亲代噬菌体只有一个)

               

              噬菌体

              细菌

              DNA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

            • 2.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何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应至少大于___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32P标记的某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的P元素为___________,其形成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 3. 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见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时侵染大肠杆菌70 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 s、7 s、15 s、30 s、60 s、120 s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见图2。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                  

              (2)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4次,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消耗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4次后含亲代脱氧核苷酸链的DNA有          个。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          。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          

              (4)图2中,与60 s结果相比,120 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          。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          

            • 4.

              如表所示为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个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产生n个子代噬菌体的性状、大小完全一样。如图显示了大肠杆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4个数珠状的构造物来自同一个遗传基因,A~D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噬菌体

              大肠杆菌

              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32S元素却都含有35S元素,原因是________。

              (2)得到的n个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n,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的名称是________,DNA分子中调控转录开始的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4)图中每个核糖体在翻译一条多肽链,最终形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都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

            • 5.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__。

              (2)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________(填“含”或“不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

              (3)第三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原因是________。

            • 6.

              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s、7s、15s、30s、60s、120s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1)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4次后含亲代脱氧核苷酸链的DNA有__________个。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1推测,DNA复制时除需要解旋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酶。

              (4)图2中,与60s结果相比,120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

              细菌

              DNA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和_______元素,各占______个和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含32P的有_____个;只含31P的有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 8. (2017·东北名校联考)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                                                                      

              (5)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