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遗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父亲通过儿子将其染色体传至孙子体细胞中最少可能有0条,最多可能是23条。
              B.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DNA序列
              C.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的男孩表现为红绿色盲,他的父母表现正常,则其染色体异常可能是父方同源染色体减一时期没有分离
              D.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的一个核酸分子,经分析A占a%,G占b%,且a+b=50,C占20%,腺嘌呤共150个,鸟嘌呤共225个,则该生物肯定不是噬菌体
            • 2. 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①过程发生差错
              C.图2中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D.图2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 3.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4. 如图表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合称基因表达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种,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的
              C.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D.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千变万化
            • 5.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请回答:


              (1)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2)在曲线Ⅱ中ED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          ,曲线I中的BC段效应T细胞作用于    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    免疫。

              (3) 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有关。

              (4)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 6.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后形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举两个例子)。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以N2、NO和_______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人和哺乳动物的氮素又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7)实验中选用两个山谷,即1号和2号山谷做实验,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科学家从预期人的生长激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双链DNA片段,获得双链DNA。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使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为了精确地获取图中的重组质粒,应用          切割质粒,用切割目的基因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之前,要将大肠杆菌B放入一定浓度的        溶液中处理,使之成为感受态的大肠杆菌。

              (3)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发挥其功能,是因为二者都是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                         

                (4)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说明该菌已导入了                                 ,反之则没有导入。

              (5)上述方法制备人的生长激素,运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l个或2个DNA分子
            • 9. 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C.1910年,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1866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
            • 10. 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CR与细胞内DNA的自我复制区别之一是需要引物
              B.翻译时mRNA每一种密码子tRNA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
              C.基因中因缺失了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双链DNA分子中一个核糖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