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的变异,该变异属于____。

              (2)某植物经有毒物质诱导后,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根尖____区,且处于细胞分裂____期的细胞。

              (3)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完成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萃取获得香烟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将其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烧杯A、B、C、D中。将醋酸丙酯与蒸馏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烧杯E中。取等量蒸馏水加入烧杯F中。

              第二步,将6个状况相同,幼根已培养至1 cm的洋葱分别置于上述6个烧杯中培养较长且相同时间,然后从每个洋葱上随机取根尖数根制作临时装片。

              第三步,镜检记录出现微核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微核率),计算每组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

              烧杯编号

              A

              B

              C

              D

              E

              F

              焦油浓度/(μg·mL-1

              50

              100

              200

              300

              0

              0

              平均微核率/‰

              12.55

              14.93

              17.32

              20.14

              3.58

              3.59

              ①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A、B、C、D四组而言,E组和F组哪组是对照组?____。将E组与F组比较,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究,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一代(Ⅱ),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_____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此人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如图甲、乙表示两种性别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因A和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需要测定的性染色体类型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甲、乙果蝇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现有一红眼雄性果蝇与一白眼雌性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性果蝇。出现这一异常情况的原因可能:一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二是X染色体上基因的的缺失(注意:当个体中没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时不能存活)。请设计实验确定出现白眼雌性果蝇的原因:

              ①设计实验:让该白眼雌性果蝇与________雄性果蝇杂交。

              ②如果后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后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由于基因缺失造成的。

            • 5.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就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________(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________(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不考虑交叉互换。A控制酶1,B控制酶2,D控制酶3。),请回答问题:

              ①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③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 6.

              实验室现有如下材料:从某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具有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内合成新的DNA分子。请回答:

              (1)除以上物质外,还必需有                             ,才能合成第二代DNA分子。

              (2)在第二代分子中有          3H的链。

              (3)在第二代DNA分子中,含3H链的碱基序列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复制的特点是                    

              (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            条不含H的链。

            • 7.

              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5S和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得下表数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________(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     ____。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_____        ___。

              (3)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________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 8.

              从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前后经历24年,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发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但当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的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_________

              ⑵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

              ⑶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如何能够储存足够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