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35S
              B.色盲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其中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
              C.如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D.转运RNA具有专一性,在翻译过程中,一种转运RNA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 2.

              早发型帕金森病(AREP)是一种神经变性病,通常在40岁前发病。下图是某AREP家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据家系图判断,该病为___________遗传,II2和II3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用A,a表示)。

              (2)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AREP发病与Parkin基因有关。科研人员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Parkin基因片段,DNA测序后发现:I1、I2、II3、II5 的该基因为杂合,而II2、III4为纯合,这6个人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导致翻译过程中167位丝氨酸变为天门冬酰胺。

              (3)II3长期接触汞,有8次汞中毒病史,但其同事中的其他汞中毒患者没有出现帕金森症状。II5有一氧化碳中毒史,该家系其他成员无一氧化碳中毒和明显毒物接触史。推测,本家系两位患者发病是_________的结果;III4未出现帕金森症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帕金森发病与神经元的变性受损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Parkin蛋白是一种泛素-蛋白连接酶(E3),其作用途径如图所示。

              推测帕金森发病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AREP患者的神经元内,突变的Parkin蛋白失去了活性,导致目标蛋白无法泛素化,出现降解障碍,在神经元内病理性沉积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另一方面,Parkin蛋白还能对凋亡蛋白Bax进行泛素化,使线粒体免受Bax的损伤。在AREP患者体内,线粒体损伤增加,导致         供应不足,进而触发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 3.

              研究发现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纯合黄豆与纯合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为1/4黄豆,1/2花脸豆,1/4黑豆,这种现象称为镶嵌显性。则(    )

              A.种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
              B.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后代为粉色花也属于镶嵌显性
              C.镶嵌显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花脸豆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4. 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不同,基因型可能相同
            • 5.

              下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所以转录成的RNA多,翻译的蛋白质多
              B.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存在基因,人的细胞质基因通常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D.通过植物无性生殖繁殖后代过程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 6. 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中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②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③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