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细胞内,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②过程中形成α链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2)③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需要的RNA主要有__________。如需形成胰岛素,经过③过程后还需进一步在___________进行盘旋折叠成具有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

              (4)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6%、16%,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

            • 2.

              如图为人体某一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分析:



              (1)a过程所需的酶是                   ,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2种物质是                  

              (2)当R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人体便不能合成酶R,这种变异类型是                   

              (3)若酶R中有—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一组氨酸一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GUG、CUU,则R基因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4)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的人携带有致病基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3.

              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作为原料。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对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物质b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物质b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玉米(2N =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对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       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的类型最可能是         ,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Ⅰ~Ⅲ)育种方法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                     ,这种植株由于                               ,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代中的比例为         。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5.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基因A、B控制花色的生化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过程合称_____________。图示反映了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纯合紫花和纯合蓝花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将F2中的白花个体收获后,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子代表现出紫花:蓝花:白花=3:3:10的株系比例为_____,若让子代所有紫花植株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白花植株,在种植过程中发现白花植株因基因突变使其一个白色花瓣上出现蓝色斑点,此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 6.

              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的示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的。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经过酶切后,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_________条带谱,突变基因显示__________条带谱。

              (2)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儿Ⅱ-1~Ⅱ-4中需要停止妊娠的是__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正常人群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占,Ⅰ-2若与一正常女性再婚,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遗传病,细胞内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S同学说血红蛋白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并与细胞膜有关,你认为对吗?______________ (填“对”或“不对”)为什么?___                                   ____

            • 7.

              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                 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萨顿等人运用           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用,而摩尔根等人运用           法最终用实验证明了该假说的正确性。

              (2)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           _的特点。

              (3)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                 这两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翅可育:长翅不育:短翅可育:短翅不育=               

            • 8.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4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6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人眼球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眼病,主要症状是眼前黑影飘动并伴有视力缓慢下降,一般在40岁以上发病,常有家族史。在某个连续传递三代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家族中(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第1代发病情况不详,第2~4代共有7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请分析回答:




               

               

               

              (1)依据遗传系谱图推断,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

              (2)经研究发现,此眼病患者的转甲蛋白(TTR)空间结构异常,提取III-1和III-2的DNA,通过_______技术扩增TTR基因,实现TTR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_______。

              (3)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III-2的TTR基因序列仅有T1(图2)一种,而III-1的TTR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




               

              ①根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III-1部分TTR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

              系为_______。

              ②依据遗传系谱图和基因测序结果_______(可以,不可以)确定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遗传方式,III-5和III-6生育一个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TTR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特点,TTR基因的突变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导致TTR变异,原因是_______,该机制的意义是降低突变的多害性。

              (5)I-1和I-2在40岁前的视力状况最可能为_______,该实例说明表现型是由_______决定的。

            • 10.

              图甲、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内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b表示相关基因;图丙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①处的基因为a,则该基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图丙所示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

              (4)图丙中①所示细胞分裂的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

              (5)该动物的两个细胞(染色体DNA均被P标记)标记为Ⅰ(进行有丝分裂)和Ⅱ(进行减数分裂)。将这两个细胞均置于只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使它们都完成两次分裂(细胞Ⅰ、Ⅱ进行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产生的自细胞分别标记为Ⅰ1、Ⅰ2和Ⅱ1、Ⅱ2)。则Ⅰ1与Ⅰ231P的染色体数目的比值为_______,一个Ⅱ2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相对值为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