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玉米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右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f所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该实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培育的玉米为纯种
              C.整个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i-j过程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
              D.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也可抑制f-g过程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 2.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 3.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低温诱导的方法培育无子西瓜,图甲为培育过程,图乙为相关细胞在低温处理前后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是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低温诱导图乙中D点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

              (3)为了检测图甲中低温处理的效果,取处理过的幼苗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分裂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需要用改良苯酚品红对细胞进行染色,这是一种_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染色剂。镜检发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能存在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________。

              (5)图乙中FG段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________。

            • 4.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作用相同
              C.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完全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 5.

              黄化植物因其观赏价值备受人们关注,假设某野生型观赏植物(二倍体,20条染色体)的叶片颜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只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叶绿素合成,基因B为修饰基因,使叶绿素淡化,并且有累积效应。现有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黄叶植株×绿叶植株→F1浅绿叶植株→F2绿叶植株:浅绿叶植株:黄叶植株=1︰2︰1

              第二组:P黄叶植株×绿叶植株→F1浅绿叶植株→F2绿叶植株:浅绿叶植株:黄叶植株=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浅绿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若让第二组F2中浅绿叶植株个体自交,后代仍为浅绿叶植株的个体比例占________。

              (2)该野生型观赏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且因在X染色体有与B、b修饰作用完全相同的另一对等位基因D、d,共同控制叶片颜色。则黄叶雄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四倍体观赏花木较野生型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幼苗茎尖,能观察到四倍体细胞,低温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让这些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成幼枝,通过嫁接就快速获得了四倍体观赏植株。对刚经过低温处理的野生型幼苗茎尖细胞镜检时通常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的三种细胞。

            • 6.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使用的试剂种类和作用不匹配的一项是
              A.卡诺氏液—杀死细胞、固定细胞形态
              B.清水—固定后的冲洗
              C.质量分数15%的盐酸溶液—参与解离
              D.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染色
            • 7.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不能移向两极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既可用于洗涤卡诺氏液,又可用于配制解离液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 8. 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A.
              B.
              C.
              D.
            • 9. 下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用花药离体培养
              B.由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I和Ⅱ分别杂交和测交
              C.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Ⅳ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10.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B.所用的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用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液或卡诺氏液代替
              C.低温的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相似,都是在细胞分裂间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视野可看到中期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或32条,甚至还可能看到含有二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