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⑵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     (填前或后)。由于农药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

              ⑶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2.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B.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只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且比值为9:3:3:1
            • 3. 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之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B.正常个体的溶酶体能合成部分水解酶
              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D.在中欧该地区约6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 4.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 5.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个体数量越小的种群越容易发生遗传漂变
              B.渐进式的物种形成是目前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
              C.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
              D.自然选择使得基因突变朝着个体有利于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
            • 6.

              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 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
              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 7.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阻止了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__,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这便形成了小同品种的地雀。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变异,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证明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8.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 9. 回答下列遗传问题。(10分)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实验一:黑身雌果蝇甲与灰身雄果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实验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的体色深度 。黑身雌果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果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 ∶1。

               

              (1)果蝇体色性状中,          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2)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 I 、 II 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3)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果蝇中深黑色个体占        

            • 10. (12分)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物种、个体、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