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2.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98/10 0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 3. 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 )

              A.1/25   
              B.1/50
              C.1/102   
              D.1/625
            • 4.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使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 5.

              某岛屿有一个种群数量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其他干扰时,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人类发现该岛屿后,昆虫受到干扰使种群中aa个体有25%死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干扰时,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约为24%
              B.无干扰时,通过随机交配导致种群不断进化
              C.受干扰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先增大后减小
              D.受干扰后,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 6.

              有一群自由生活的果蝇,Aa基因型占2/3,AA基因型占1/3,假设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试问以该群果蝇为亲代,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A.1/9                      
              B.2/9                      
              C.1/3                      
              D.4/9
            • 7. 农田中长期使用除草剂,会使一些杂草产生抗药性。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杂草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长期使用除草剂,会使杂草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B.除草剂对杂草进行人工选择,使杂草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C.除草剂使用过程中,杂草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D.除草剂诱发杂草发生变异,使杂草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8. 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

              (1)Ⅱ2的基因型是 ______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______ .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______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① ______ ;② ______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 ______ 染色体上,理由是 ______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 ______ ,并切割DNA双链.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 ______
            • 9.

              若在果蝇种群中,XB 的基因频率为80%, Xb 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 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4% 20%     
              B.4% 10%      
              C.2% 10%    
              D.2% 8%
            • 10. 如图所示,表示一个种群施用杀虫剂后的变化情况,其中抗A杀虫剂的性状是由基因m控制的,抗B杀虫剂的性状是由基因n控制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该种群个体存在着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杀虫剂A后,该种群中__________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增加,杀虫剂B的使用对______________具有明显的定向选择作用。

              (3)长期使用B后,种群中的基因m会逐渐在种群中消失,这一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被称为基因的____________。

              (4)在生产实践中,要保持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应该怎样使用杀虫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事实说明:突变的有利与有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变为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是进化的动力。

            0/40

            进入组卷